第473章 未来的鲁迅

没人觉得蒋子龙这话是在拍江弦的马屁,以蒋子龙的身份,他也完全没必要讨好江弦。

作家们反倒都对蒋子龙的话发自内心的感到认同。

年纪最小的铁宁倒是胆子大,说话也不客气,“就别说卢新华了,那会儿和江弦齐名的刘鑫武老师,就说这几年在文学界的影响力,也没办法和江弦同志相比啊。”

说不清为什么,铁宁对江弦有一种狂热的崇拜。

他今年才多大?三十刚出头?可说他的代表作,《棋王》《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红高粱》《你别无选择》.

太多太多在全国范围内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

而且人帅、话骚、办事儿利索,传奇故事更是无数。

放在铁宁眼里,这简直是最完美的崇拜对象。

想着想着,铁宁目光看向王安忆。

嗯,她也不是恶意。

听说王安忆年纪和江弦相仿,在文学界,王安忆也已经算是作家之中小有名气的存在了。

可跟江弦这个同龄人一比,王安忆的这点儿成绩,实在有些寒酸。

这可能就是天才和妖孽之间的差距吧。

你的确已经足够优秀了,但和人家比,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快到九点半的时候,授奖仪式即将开始,江弦作为评委会的评选主任,和中作协主席巴金,以及几位副主席还有领导坐上主席台。

看着台下黑压压一大片,江弦也是一阵唏嘘。

以前他是坐在台下那黑压压一大片之中的一个,如今竟然坐在了这个位置。

从台下坐到台上需要多少年?

唉。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

他在心里凡尔赛着,另一边,巴金同志已经在全体作家的掌声中开场讲话了。

“我曾错过好几次同鲁迅先生相见的机会,一直到1933年,我才在文学社举办的宴会上第一次见到鲁迅先生。

那天晚上,我比鲁迅先生先到,大厅里有茅盾先生和另外两三位客人,在这以前,我也从未见过茅盾先生。

我不善言辞,尤其是在初次相见的人面前,因此不愿意去打搅茅盾先生这位受人尊敬的作家。

但是,在这样不期而遇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和茅盾先生在一起很自然,很随便。

我俩居然谈了起来。

就在这时候,门帘掀开了,鲁迅先生走了进来。”

巴金说到这里的时候,那双暮气沉沉的眸子,忽然眨了眨,变得很轻,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绒毛,飘向某个永远无法降落的坐标。

“他是我从许多照片上早就熟悉的一位老人,和照片里的他一模一样,矮小,清瘦,头发和眉毛又黑又浓,穿一件普通的长袍只是脸上的表情,比照片上更和蔼、更诚恳。”

听着巴金的回忆,在场作家们无不动容,犹如真的看到那位文化巨人、那位骨头最硬的作家、那位无畏的战士,对那一幕心驰神往。

“二十五年前在上海迁葬先生的时候,我做过一个秋夜的梦,这个梦至今十分鲜明。”

“在梦里,我看见先生的燃烧的心,我听见火热的语言: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

“若干年来,我一直听见人们在议论:假如鲁迅先生还活着”

“当然我们都希望先生活起来。”

“所以今天,我们以先生的名字,创立这个奖项。”

“这次评奖的工作我觉得做的很好,获奖14名同志的作品,我都看过了,我看得出,他们的确做到了,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

“他们在文艺的道路上,掏出了燃烧的心,我相信,在这些人中间,会诞生未来的鲁迅”

这番话讲完,回应是全场近一分钟的潮水般震耳欲聋的掌声。

都说真诚才是必杀技,巴金这样真诚而质朴的发言,既缅怀了鲁迅,又鼓励了获奖作家,这样用心的一番发言,立刻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