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研究院大门紧闭,安保人员身着统一制服,眼神警惕地巡逻着周边区域。
四周高墙之上,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地监控着一举一动,想要踏入其中,需经过层层严格安检,身份核实、访问目的说明、指纹录入等程序一个都不能少。
顾铭浩,以小莫之名活跃于商界,实则心怀叵测,打着商业扩张的幌子,暗中谋划着对顾家的复仇大计。
事发数月前,他偶然得知这家科研机构正在进行一项关乎飞机飞行控制系统核心技术的研究,这项技术一旦突破,将能在极端情况下极大提升飞机的生存几率。
对于顾铭浩而言,这无疑是他实现计划的关键一环。
他费尽心机,通过一系列复杂人脉关系与伪装手段,得以频繁出入研究院。
对外,他声称代表某新兴科技企业,有意投资合作,拓展业务版图,以此蒙蔽众人。
每次进入,他都身着笔挺西装,手提精致公文包,一副志得意满的商业精英模样,与研究员们深入探讨技术细节,眼神中却不时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与贪婪。
起初,记者们听闻顾铭浩与科研机构有所关联,犹如嗅到了重大新闻线索的猎犬,兴奋不已却又深知困难重重。
这座研究院背后的势力错综复杂,不仅有官方背景的资金支持,还有诸多航空巨头的利益牵扯,各方都在极力维护其神秘性与独立性,不希望有负面新闻传出。
为了突破这层阻碍,记者们各显神通。有擅长技术破解的记者,试图从网络入手,黑进研究院的对外数据库,挖掘访客记录、项目资料等信息。
他们整日整夜地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与不断变换的防火墙代码斗智斗勇。
然而,研究院的网络安保系统异常强大,多次尝试后,不但一无所获,还险些触发反追踪机制,暴露自己。
另有一些记者采取传统的 “笨办法”,蹲守在研究院门口。
他们不分昼夜,忍受着蚊虫叮咬、风吹日晒,只为捕捉每一个进出人员的身影,记录下车辆信息、人员容貌特征。
长时间的蹲守让他们疲惫不堪,身体和精神都濒临极限,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逐渐拼凑出顾铭浩出入的规律,以及与他接触过的关键人物画像。
还有一组记者,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辗转联系上了研究院内部一位心怀正义感、对现状不满的低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