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年2月的“藏锋”

能够最终扭转战局甚至反败为胜,陈敬文自己最清楚,那里面有侥幸的成分,也少不了庞耀的情报和周敏兰的“助力”。

距今差不多十个月前,“藏锋”的名号已经早就在七十六号的名单里。

因为“藏锋”让他们一次又一次丢脸,偏偏始终束手无策。

为此,七十六号行动处前处长,特地为“藏锋”设局,一种请君入瓮,想要让“藏锋”自投罗网。

自1940年百团大战之后,日军始终想要“恢复”华北的“治安”,为此有了不少军事调动和筹谋。

而这些行动的指令,或多或少都要在上海离散,尤其是从南方和沿海抽调往北的部队。

日本支那派遣军从华纪念上高会战 中抽调第13军17军团、第11军33军团增援华北方面军。

对于这些调动,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十分关注。

为防止日军在北方再次有大动作,各处地下党组织都收到了密切关注日军往北集中动向的命令。

当老罗把这条命令传递给“藏锋”的之后,陈敬文便有了自己的布局。

他首先联系了庞耀,让他尝试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一手消息,随即,又尝试在周敏兰身上下功夫。

当然,陈敬文始终不会“越雷池”,所以每次周敏兰都没有想到自己这个朋友都偷偷把自己的情报给泄露出去。

毕竟,周敏兰自己也是搞情报工作的,她总归有自己的原则。

就算是遇到无法破译的密码,她找陈敬文帮忙时也不会和盘托出,顶多是估摸着给一些碎片,然后从陈敬文的破译方式中汲取有用的地方,最终整合当然是她自己来完成的。

可惜,她太低估了陈敬文的能耐,也不知道这人身后还有一个庞大的组织。

譬如,一整段密码里,周敏兰如果都破解不了,她会尝试将这些密码拆分,给陈敬文两到三个碎片去尝试。

虽然这样对于破译其实是有着负面的影响,因为所谓的“破译密码”其实就是一个“碰运气”的过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如何让自己的“运气”更好呢?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大量重复实验。

可是,一段密码被分成几个小块之后,就很容易造成原本应有的“共性”反而没了,这样就很可能错过真正正确的排列方式。

不过,陈敬文本身就很清楚周敏兰的手法,毕竟这事她并不会隐瞒,这样才符合她的行为模式。

所以,每次替周敏兰破译的时候,陈敬文手里最可靠的,只有最前面的一个片段。

而这个片段,周敏兰自然不会吝啬给到陈敬文,不然就是反而太耽误事了。

多次“合作”之后,周敏兰对于陈敬文的能耐也是越发佩服,而她也相信自己的“安保措施”还算不错,至少不会让陈敬文直接知道最关键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可惜,陈敬文每次完成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之后,他下一步要做的反倒是更为复杂的“推演”。

既然他对开头的片段有了初步的破译,虽然没法用后续密码来论证,可他总归能得到几个字母或者文字的猜想。

而他还能知道的,就是组织给他提供的一个可能的梗概,或者说一个大方向。

比如这次,组织的命令是密切关注日军方面的调兵情况,尤其是北上的部队。

所以这里面就有几个最关键的词语“调兵”、“北上”和“部队”。

当然,未必就是这么几个词,也不可能就是这么准确的几个字,但是,总归有类似的意思。

为此,陈敬文需要留心的,恰恰是和这些相关联的部分,比如“调动、调集、集中或者转移”之类的词语。

同样,“向北、往北或者是华北”也都必须要在意。

有了这些前提,叶振鸿的确成功组织了一个比较有可能的密令,那就是上海这块地方就很可能有这方面的军事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