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是什么玩意儿,本侯又是什么身份?
勾结,他们也配?”
李牧当即反问道。
在招安海盗的问题上,他一直都是秘密进行。
事情这么快就穿帮,着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那帮海盗中有人和广东的地方官员有联系,否则泄密不会这么快。
如果不是会面时间短,搞不好就被他们给堵住了。
虽然这种事情曝光,动摇不了他的地位,但这会严重影响他的个人声誉。
既然没有人赃并获,现在这种时候,自然不能认账。
对上位者来说,只要自己不承认,就相当于没有发生。
何况李牧没有撒谎,他确实没有勾结海盗。
招安之事,在密折之中,已经上报给了永宁帝。
未来事情做成了,也不怕被人翻旧账。
倘若招安失败,那就当什么都没发生。
本质上这次行动,主要为了借海盗的手,清洗安南国的既得利益团体。
没有这帮家伙帮忙,他自己同样可以干。
只不过亲自动手,沾上太多的血,不利于未来对安南地区的统治。
“侯爷,那么之前从提督衙门离开的人,您没有见过了?”
见匡星轩不是对手,按察使吴启宇随即加入战场。
看似简单的问话,实则暗藏玄机。
如果李牧没有见过那帮海盗,就是提督衙门中有人和海盗勾结。
按察使有监督地方官的职责,发生这种事情,肯定要介入调查。
一旦立了案,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轻则丢出某个倒霉蛋手下当替罪羊,重则变成提督衙门集体政治事件。
“自然是见过的!”
“这些人和安南王有仇,听闻本侯要征讨安南,欲带人加入到大战中。
考虑到他们来历不明,被本侯给婉拒了。
对了,他们离开之前,还赞助了提督衙门一笔军饷。
大虞律上没有规定,不能接受民间捐赠吧?”
李牧的诡辩,让众人如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本想抓他的把柄,以便后续夺取主动权。
万万没有想到,从头到尾人家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他们跳出来。
没有办法,谁让李牧是代理两广总督,属于他们的上司。
一句身份来历不明,就把海盗问题给揭了过去。
双方具体谈了什么内容,李牧自己不说出来,他们也没资格逼问。
仅仅只是见过海盗,并不能成为犯罪证据。
哪怕他们抓到了海盗头目,拿到了人家的口供,一样发挥不了作用。
地位差距太过悬殊,别说海盗的口供奈何不了李牧,就算他们这些官员实名举报,也很难发挥作用。
安南入侵在即,两广局势岌岌可危,李牧是最适合收拾烂摊子的。
在这期间,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朝廷都会假装没看见。
官字两个口,谁的职权大,谁就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海盗送礼不存在的,那是人家赞助的军饷。
接受捐赠的是提督衙门,代表的是大虞朝廷,不是李牧个人。
“侯爷息怒!”
“接受捐赠自然没有问题。”
“我等过来,主要是接到海商举报,担心海盗对您不利。
现在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想来是举报者居心不良,意图挑起官场纷争。
侯爷放心,回去我们就严审举报者,把策划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揪出来!”
确定是逆风局,安庆丰急忙出面给事情定性。
以下克上,本就是官场大忌。
如果能够占理还好,倘若连理都丢了,那就是重大政治事件。
让巡按御史冲锋,那是因为御史拥有闻风奏事之权,提出问题可以免责。
后续参战的按察使,同样有监察地方官的职权。
两人都是在职权范围内,向李牧这位上司提出质疑,尚未上升到政治斗争高度。
不过理论上是如此,实际上今天他们还是丢了人。
类似的事情,只能发生一次。
往后再遇到类似事件,再想这么发难就不可能了。
文武之争失利,对安庆丰这个巡抚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
众人的无条件支持,那是鉴于大家的文官身份,需要表明政治立场。
不过这种操作只有一次,意识到他这个巡抚无力制衡总督,大家又要重新考虑站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