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收复扬州

复山河 新海月1 2575 字 17天前

他让扬州世家在城中制造混乱,掩护大军夺取城门,这动静未免也太大了。

本以为在大虞朝,武力值最强的是他们这些勋贵世家,现在看来文人世家手中的武力也不弱。

事先没怎么准备,都能够爆发出这样的战斗力,若是提前进行安排,怕是能够轻易夺取扬州城。

“总兵大人,外城已经被我们控制,内城门也被拿下,该向城中发起进攻了。”

一旁的副将开口提醒道。

进展的太过顺利,拿下外城之后,叛军居然没派兵过来阻拦。

顺势夺取了内城大门,大家才意识到是城中世家,居然牵制住了叛军主力。

盟友这么给力,他们也不能让人家失望,肯定要再接再厉,尽快扫平城中叛逆。

“再等等吧!”

“他们和我们终归不是一路人,这些人的实力太强,对朝廷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秦天瑞冷漠的说道。

文武之争,这是贯穿大虞朝堂的主线。

当初扬州营和淮安营刚到广东的时候,遭到了排挤,就是双方争斗的缩影。

在镇压白莲教叛乱的过程中,勋贵系也在不动声色的打压文官世家。

一直到叛军做大之后,双方发现势头不妙,才从互相捅刀子转为合作。

随着局势的好转,朝中的文官们,又开始蠢蠢欲动。

地方上的文官,同本土士绅抱团,在不起眼的地方同总督衙门抢班夺权。

如果不是前面的大战,让各家损失惨重,新增税款和厘金根本征收不起来。

作为勋贵系将领,秦天瑞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

波及半个大虞的白莲教叛乱,严重动摇了朝廷的统治根基。

扬州文人世家的情节,比前面湖广江浙三省文人世家的性质恶劣多了。

人家分头下注,那是私底下的行为,可没有公开背叛大虞。

扬州世家当初为了保全自身,不光把城池送给了叛军,还送上了投名状。

现在他们弃暗投明,重回大虞的怀抱,也仅仅只是为了自保。

能够背叛一次,就可以背叛无数次。

“忠”字没了,实力雄厚,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为了大虞的长治久安,对城中爆发的大战,秦天瑞选择了漠视。

……

血腥的大战在持续,作为主人公的一众本土世家,现在一个个都欲哭无泪。

哪里是他们实力雄厚,能够牵制住叛军主力,纯粹是人家逮着他们杀。

叛军实力弱,那是相对官军精锐而言的。

文人世家,不是武将世家。

蓄养的家丁,那是为了看家护院,不是要去打仗。

日常操练,也是培养个人武艺。

武器主要以木棍为主,甲胄是万万不敢有的。

无论在大虞朝,还是新生的吴国,私藏甲胄都是抄家灭门的重罪。

前面进攻镇守府,吸引叛军注意力的,那是城中盐丁。

他们那些安乐窝中成长起来的家丁,一旦遇上成建制的敌军,纯粹就是给人家送战绩。

金府。

“误会啊!”

“都是误会!”

“我们是……”

金家主的话还说完,人头就先飞了出去。

认定了他们是叛徒,以往在吴国中的身份地位,此刻反倒是成了催命符。

见到这一幕,一众金家人全被吓坏了,完全没了昔日的傲气。

有人选择跪地求饶,有人选择四处逃窜,都没有影响吴军士卒屠戮的步伐。

类似的一幕,不断在城中上演。

相较于完全没有准备的金家,城中其他文人世家,抵抗意志要强烈的多。

选择了站队朝廷一边,自然也考虑到事情泄密后,可能带来的危险。

族中核心子弟,或是隐藏在家中密室,或是暂避在城中某个角落,等待着官军入城。

放在明面上的族人,从一开始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毕竟,前面干了那么多破事,总得给朝廷一个交代。

尤其是那些动手杀死过朝廷命官,或者是对宗室子弟下手的成员,都不能活下来。

最起码不能活在明面上,否则就会成为皇帝心中的一根刺。

即便是现在不清算他们,未来也会被秋后算账。

借叛军之手诈死,换个新的身份生活,才是最佳选择。

本质上,这也是在给朝廷纳投名状。

只有和吴军互相沾上了鲜血,才能够重新获得朝廷的信任。

各家族人死的越多,递出来的投名状,份量也就越重。

随着时间流逝,战斗的规模却是不减反增,越来越多的人被迫卷入战斗中。

屠戮之后劫掠带来的巨额财富,很快让吴军士兵沉迷其中,都遗忘了外面还有官军的威胁。

抢完了城中的世家,一些商贾大户,也成为了被屠戮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