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暗箭

复山河 新海月1 2582 字 1个月前

只不过为了避嫌,没有把这些人提拔上高位,甚至出风头的活儿都不让他们干。

从表面上来看,他麾下这些部队,李家的烙印并不强。

可若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人担任的职位,基本上都是核心要职。

品级虽然不高,但架不住手中权力大。

李属于大姓,军中出现一些李姓将领,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平常时期,也没怎么联系。

军中的一众将领,都不知道这些关系,属于暗子性质。

不过做的再怎么隐蔽,都瞒不过有心人。

好在这年头,大家都这么干,多他一个也不起眼。

相对来说,这还算吃相好的,知道进行避嫌。

搁在九边将门,人家直接把裙带关系摆台面上。

一门三总兵、十几个参将,都在军中出现了。

“他恐怕推脱不了!

文官集团中,话语权最重的就是江南那帮人。

以往他们是压制武将的主力军,每次打压武将都是他牵头。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老家被叛军给占了,很多人祖坟都被叛军挖了,一个个对白莲教恨之入骨。

前面多次战争都证明了,传统的以文御武,无力收拾现在的烂摊子。

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人的政治立场,被动发生转变。

据说他们正在努力游说各方,并且取得了显著效果。

上一次兵部尚书提出勋贵担任总督,都能够获得半数的支持,后面的支持者只会更多。

现在的局势非常糟糕,各省不是被叛军占领,就是遭受叛军的威胁。

北方各省也要面临北虏的威胁,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他们也必须支持朝廷尽快平定叛乱。

北虏在曲阜的暴行,可是打破了许多人的幻想。

一旦文官集团各派达成一致,加上陛下也倾向于重用勋贵,镇远侯想不出京都难。

毕竟,现在勋贵中也是人才匮乏,有能力统帅大军的寥寥无几。”

舞阳侯摇了摇头说道。

有些事情,不是想躲,就能够避开的。

勋贵堕落,这是不争的事实。

看军中的勋贵子弟似乎不少,实际上这些人多是勋贵旁系。

除了有一个显赫的祖宗外,生活也就比普通人好一些。

如果不是宗族扶持,家学教育免费,他们和普通百姓没有多少区别。

正是因为一无所有,这些人才愿意入伍,到战场上搏富贵。

这些人想要成长起来,绝非一朝一夕。

嫡系主脉,因为生活富裕,根本走不出舒适圈。

一个个就算在从军,也只是在京中任职,出了京师大门都嫌远。

这样的生活环境,自然诞生不了名将。

在上一代勋贵中,成国公和镇远侯已经是硕果仅存的统兵大将,有丰富的带兵经验。

至于用兵打仗能力,其实并不算突出。

各方把他们推出来,主要是两人在勋贵中有威望。

现在南方的平叛大军主力,多是勋贵系的武将。

他们过来可以无缝衔接,直接指挥大军作战,不会闹出幺蛾子。

换成文官的话,光捋顺下面的关系,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下达的军令,下面的武将愿不愿执行,也是一个未知数。

即便是当年辅政大臣时代,徐阁老亲自到前线督师,下面还是经常阳奉阴违。

最少李牧当初就是选择性执行命令,十分的实力顶多拿出了五六分。

其他各部情况也差不多,大家在执行命令前,首先在做的就是权衡利弊得失。

在这种背景下,前线吃败仗是正常的。

连续吃了几次亏,大家都在总结经验教训。

知道外行指挥内行打仗会出事,那就索性换内行上去试试。

甭管成国公和镇远侯的军事水平怎么样,反正肯定比前面那几位倒霉蛋文官总督强。

在军中又有不俗的威望,下面的将领愿意听命行事。

战场上表现再拉胯,也比继续派文官上阵强。

文官大员中,没人愿意担任平叛总督,也是促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

……

黄河边,望着翻滚的河水,乌力盖只觉得两眼一黑。

渡口处的船,早就不翼而飞。

前面留守的士兵,变成了一座京观。

来的时候好好的,现在没了船,这可怎么回去啊!

跃马横渡黄河,想想就行了。

真要去尝试,那就是在祭祀河神。

“族长,渡船全部拉到了对岸,我们找遍了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找到船舶的影子。”

听到手下人带来的噩耗,乌力盖再次确定,这是敌人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