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案卷的艺术

复山河 新海月1 2740 字 1个月前

矛盾早已经深埋,现在九边将门互相制衡的体系崩溃,辽东镇一家的力量几乎顶得上另外八家的总和。

一家独大也就罢了,偏偏辽东镇在政治上的表现,还不及格。

从皇帝到百官,就没几个对他们印象好的。

包括一起参与走私贸易的官员,同样看失控的辽东镇不爽。

捞钱归捞钱,不影响大家是大虞朝的“忠臣”。

养寇自重可以,但是不能让贼寇真正做大,更不能和贼寇串通一气。

从大战爆发到现在,辽东镇斩获的北虏首级,才刚刚过百。

这样的战绩,在勤王大军中,根本排不上号。

没法直接对辽东镇下手,那么削减一下他们的军费预算,总可以吧!

朝廷的钱粮一共就那么多,辽东镇少拿点儿,勋贵系就可以多分点儿。

不奢望和边军五五开,提升分配比例,还是要争取的。

“成国公的意思是有军队开始效仿了。

敢问是哪支军队,这么胆大包天?”

兵部尚书万宇轩硬着头皮开口道。

支持辽东镇,绝对非他所愿。

可现实又逼着他,必须出这个头。

对兵部来说,辽东镇骄傲不逊,还可以在后勤上拿捏一下。

勋贵系的武将,才真正不给兵部面子。

随着勋贵系的复起,许多兵部从都督府抢走的权力,现在已经回到了都督府。

看景国良的活跃程度就知道,现在人家是腰杆子硬了。

许多原本文官专属讨论的话题,勋贵们也参与了进来。

追根溯源,还是先帝任命辅政大臣,惹出来的麻烦。

其他辅政大臣,都被永宁帝搞了下去,唯独留下两位勋贵在朝堂活跃。

先帝的授权,让他们拥有插手朝中各种事务的权力。

以至于很多时候,他这个兵部尚书过得非常憋屈。

最典型的是人事任命,地方衙门递交名单,都督火速审核上报皇帝。

很多时候,永宁帝签发了任命,他这个兵部尚书才知道。

没有他们的阻拦,以至于大量的勋贵子弟,得以进入军中服役,并且迅速身居高位。

破格提拔,都成了常规操作。

“这还不明显么?

蓟镇最近可是辽东镇走的很近,两大的将门都快成了一家人。

接触的时间长了,谁能保证不受影响啊!

尤其是朝中某些人,还在鼓吹把蓟镇和辽东镇合并,统一设立蓟辽督师管理。

幸好陛下英明,没有受这些人的蛊惑,不然现在失控的就是两镇!”

景国良笑着说道。

真假不重要,反正有迹象就足够了。

有辽东镇的前车之鉴,朝廷肯定要吸取教训。

争吵开了头,很快就演变为党争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加入,许多被隐藏的问题,在互揭老底中给暴露出来。

“够了!”

“朕不想听你们吵架!

传旨,将辽东都师钟景明下狱,听候发落。”

说完,永宁帝直接转身离去,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谁也没有想到,都督府和兵部之间的权力争斗,让这位辽东督师倒台。

……

济南城。

“侯爷,这些都是拷问北虏细作,招供出来的讯息。

末将已经派人进行核实,大部分都是真实存在的!”

李牧面不改色的上眼药。

人进了大狱,想要获得口供,实在是太简单了。

甭管这些人前面是什么身份,被捕入狱的那一刻,都成了北虏奸细。

不过这些人也不冤枉,他们确实和北虏细作接触过。

倒不是要背叛大虞,只是单纯的做生意。

北虏抢的一些脏物,经过晋商倒腾之后,就到了他们手中。

在交易过程中,让很多北虏细作混进了城。

尽管他们一口咬定不知情,但通虏的嫌疑,依旧是存在的。

作为一名论迹不论心的官员,李牧很自然把掩护北虏细作进城的内容,添加在了案卷上。

“这些家伙,真是胆大包天!

只是以他们的身份,为何要勾结北虏呢?”

瞟了一眼案卷,舞阳侯脸色大变道。

天地良心,他真没想玩儿这么大。

按照案卷上的内容,济南城中的士绅们,就没有几家是干净的。

一下子对这么多人下手,哪怕他这个国舅爷,心里也在打鼓。

偏偏案卷上的内容,又是真实存在的。

无论是替北虏销赃,还是掩护北虏细作进城,这些都是通虏的证据。

事情都已经发生了,绝不是一句不知情,就能够把罪名洗掉的。

“侯爷,利益动人心啊!”

“大虞虽然建立了两百多年,可是心怀蒙元的人,依旧不在少数。

我朝再怎么优待士绅,也比不上蒙元给他们的自由度高。

倘若北虏给了承诺,一些想做儒户的人,自然会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