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舟的声音传来,“现在根据肚脐跳动声将全身热气往丹田聚,中间不要着急,一次聚拢不了来两次,两次聚拢不了来三次,直到将所有热气不漏一丝的全部聚拢在丹田后,缓慢睁眼就行了。”
我慢慢将热气往丹田聚拢,起先总感觉有些热气聚不回拢,随着肚脐跳动声越来越大,我逐渐感觉每次聚拢的热气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我将全部热气都聚拢在丹田中,浑身上下没有一丝外溢的热气后,我缓缓睁开了眼睛,感觉全身异常的轻快舒适。
博舟说道:“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吧,以后晚上睡前可以这样练一会。”
我起身简单活动了一下身体,说道:“哥,按照你刚才教的练下去,是不是就可以突破大道啊?”
博舟笑了一下,说道:“想啥啊,如果突破大道那么简单,那遍地都是高人,我教你的只是第一层功法,连皮毛都算不上。”
我顿时泄气了,说道:“白高兴了,我以为修道就那么简单呢,既然连皮毛都算不上,那我不练了,我得练核心的。”
博舟说道:“你小子好歹也跟着你师父学了这么多年了,你咋还是个棒槌啊,修道跟你学中医一样,哪有捷径可走,都是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我刚才教你的是基础,也是修道的根本,这一层过去了,你才能摸到点修道的大门,如果这层过不去,那谈修道就是胡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说道:“行吧,我先练着看一看吧,如果好使我接着练下去,如果不好使,那我就不练了,浪费生命的事情我不干。”
博舟笑了起来,说道:“要不你别练了吧,反正你六根不净,又爱沾染各种因果,估计是练到死也练不出个名堂。”
我说道:“你可拉倒吧,小爷我不像你那么装逼,我的所作所为正是‘入红尘染尽尘埃’,这可是你师父姜爷爷说的,难道姜爷爷说的不对啊。”
博舟说道:“行行行,你说得对,你想咋样就咋样,你想练就练,不想练就别练,反正我已经教你了。”
……
我之所以这么说,纯粹是为了气一下博舟,这家伙自打下山以来,我是处处受他欺负,我得想一切能想到的办法气他,最好把他气到七窍生烟,也算是报仇了。至于这功法,我是百分之百会练的,即使没啥用也会练的,因为我打心底相信博舟。
在这里我劝一下看这本书的朋友们,以上功法不要轻易练,因为即使练了也没啥用,哈哈哈,因为这功法之前要有一个基础,就是要做到内心极致平静,也可以说是极致的专注,这种极致的平静(专注)很难通过打坐这种“静”中得来,最简捷的方式是从“动”中寻找。
不管是静坐时拉长呼吸,还是数心跳,都得要精神高度专注,就是全身心投入到“该做”的事情上,有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意思。
当时博舟教我这个功法时,我是瞬间就能静下来,这得益于我多年练习“导引法”和“调阴气功法”。
我师父当年教我练“导引法”时,起先是对动作的标准度要求非常严格,后来动作标准度达到要求后,就开始要求练功法时要专注,时刻提醒我做每一个动作都得全身心投入,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手上练着动作,心里想着别的事情。
当时我是练了整整三年,才达到了我师父的要求,也就是只要一起势,就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做的动作上,心里没有任何杂念,一门心思、一丝不苟的完成每一个动作。
这种专注的感觉估计很多人都有体会过,比如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将身心全部都投入到了所做的事情中,既两耳不闻窗外事,也感觉不到渴和饿,心无杂念,感觉这世间只有自己和所做的事情。
针对专注力的修炼,在整个的道家修行中都是基础中的基础,有通过武术、导引法等肢体动作的方式修炼专注力,有通过念经的方式修炼专注力,更有通过重复性劳动修炼专注力的,修炼方式五花八门,但其核心是一致的,都是通过熟练且重复的动作让自身的精神达到高度的专注,这种高度的专注也就是所谓的“静”。
导引法的练习就是一个从“动”中找“静”的方式。市面上的导引法很多很多,可是还有很多人都在找什么所谓的“秘法”,难道市面上的导引法都不好吗?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人就是个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的动物,再玄乎、再神秘的导引法也脱离不开“摇筋骨动肢节”这一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