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狐惑 掠水惊鸿 2026 字 2022-08-20

内阁里沉默了很久,夜色逐渐深沉下来,宣德站起来重重透了口气道:“罢了……先生替朕转告诸位爱卿,朕已将柳云若送交锦衣卫狱,也动了大刑,案子正在审,让他们不要急——既然折子太多,又说的是同一件事,先生就不用受累了,朕拿回去,亲自批复。天冷,先生早点回去吧……”

他让一个太监收拾起折子,也不乘舆,就在寒风中一边沉思一边走回了乾清宫。

折子带回来了,宣德才知道这是多么浩大的一件工程。他即位之初就要求自己,今日事今日毕,所有的折子一定要亲自批复,就算内阁写了票拟,也一定要他批红才行,绝不让一件留中不发。现在面对这二百多本奏章竟是愣了神,笔在手中握了小半个时辰,连一个字都没有写出来。

想从中寻找到一丝希望,却发现唯一能替他脱罪的理由,只是自己的感情。可是比起国法,即使是皇帝的感情,也单薄到一钱不值。人都以为皇帝至高无上金口玉言,却无人知道,皇帝是天底下最没自由的人,一言一行,都要被文字记录,受着天下人的监视,一点点的错误都会被夸张到无限大。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有自己的爱好,可以因为感情而自私,皇帝却不行。

更何况,他的感情还是不能说的,在天下人的眼里,那时淫乱,是失德。

他想起来自己的父亲仁宗,那么温和的一个人,仅仅是因为登基之后整修了一下宫殿,选了一批宫女,就被李时勉写了一封奏章,公然骂皇帝是“嗜欲者”。父亲气得打了李时勉一顿,结果是李时勉在朝野名声大起,成了刚正敢谏的代名词,父亲临终前还悲哀地说:李时勉骂我……可是自己登基后,还是不得不把李时勉从牢中释放出来,还委以重用。倒不是他真对李时勉有什么好感,而是他很清楚,李时勉代表了一类皇帝也不能得罪的人——文臣。

文臣,他们饱读诗书,研习所谓圣贤之道,于是便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尤其是他这个皇帝。因为他们说的都是道理,所以皇帝也要听从,否则就是昏君。他们不怕皇帝对自己发脾气,不是说“文死谏”么?死于诤谏的一定是忠臣,青史留名对读书人是太大的诱惑,甚至诱惑他们失心疯了地故意顶撞皇帝。宣德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太祖会对文臣动用廷杖——他以前一直觉得这刑法太有辱斯文——太祖皇帝一定是气到无可奈何了。

现在他的文臣们找到了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他们要为国除妖,要清君侧。他们要用柳云若的命,换大明江山的清平。

可是这一次,他是不是也要为了一个明君的名声,听凭文臣们的摆布呢?

殿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这么多年的相处,宣德立刻就知道是黄俨。他握笔的手一颤,一滴朱砂滴在折子上,忙用袖子去拭,倒污了一大片。他叫了一声:“是黄俨么?进来!”又在那团污渍旁边写道:“此朕自污,卿勿惊慌。”

黄俨蹑着步子进来,低头跪下:“皇上。”

“他……”宣德忍不住开口,却发现自己不该表现得这样急切。

黄俨倒是明白皇帝的心思,安慰道:“皇上放心,已经找大夫看过了,杖伤和鞭伤都没有伤到筋骨。大夫怕他醒来太疼,喂了安神的药,现在还在睡。”

宣德略放了心,睡了也好,锦衣卫的监狱,就是不受刑,醒着也不好过。如果可以,他也真想睡一觉,最好醒来之后,发现这一切都是梦。

仅仅一天,一切都已改变。今天早上他还满怀着柔情,抚摸着柳云若的脸,让他多睡一会儿。想着下朝之后,能够和柳云若一起弹琴作画,读书玩乐,心中便觉得安定满足。

他也曾隐约的担心,怕这样的日子不能持久,怕这样的幸福不真实,柳云若似乎始终隐藏着一些什么。他只期盼这平凡淡定的生活,能让他忘却了往事,爱上自己——却不知真相戳穿地如此之快。

柳云若摊开的书还在桌上,那是他们的承诺:三十年——柳云若说,我要的你已经给我了,我很知足。他拥抱着他,就是这个人,他爱的人,可是这个人始终在欺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