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土地士绅阶级还处于刚刚露头的阶段,一切都是懵懂无知,又脆弱渺小,嬴政直接就从一开始就定下基调和政策,杜绝土地兼并!
对于土地,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重中之重,嬴政是最为看重,制定了严格的政策管理。
普通平民二十分田,死后收回,六十以后可以主动还回。当然,一户是以夫妻为主,男子若死,妻子继承,夫妻都死才收回,若是改嫁,也是女方身死而收回。
除了土地,父母的财产子女都可以继承,宅子和宅基地也可以。交的起税就行,按照每户的宅基地计算,每处宅基地每年收取少量税金。
这是为了保证六十以后如果无人供养,还能有口饭吃,当然,如果不缺供养,不想交田赋,耕种也有压力,可以主动还回。
虽然这个年代普通平民活到六十也实在艰难,但是嬴政也依旧愿意展示一下仁德。
凡是六十以上老者,免除一切徭役,人头税减半,田赋减半,七十以上人头税减免至一钱,田赋再减半。
这也是为了鼓励百姓赡养老人,毕竟多了耕田,少了赋税,老人活的越久越好,这也是让百姓可以踏实为大秦做贡献。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要以孝治国?尤其是统治者极其推崇以孝治国?
就是因为推崇孝,朝廷就相当于把国家与百姓的权责中最大的责任推了出去。
一个百姓,要缴纳赋税,参加徭役,用劳动,汗水和鲜血为国家做贡献,那么国家就应该反过来为百姓丧失劳动能力以后的生活考虑。
但是这个付出往往是朝廷不想出的,毕竟白花花的粮食养已经没了用处的刁民实在是浪费,有这个粮食让寡人多骄奢淫逸不好吗?
不过这群人虽然没用了,但是不养也不行,太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统治稳定。
那么就借由人性推崇孝就好了,把原本朝廷应该负责的事情,推给了百姓的子女。
既能让百姓上上下下都有牵挂,有了顾忌,遵纪守法,又可以把最大的责任推出去,朝廷只要好处,不承担责任。
父母有了孩子,就是有了牵挂,子女讲究孝义,朝廷甩了责任。
这就是上下连环套!
一举两得啊!双赢啊!
当然是朝廷双赢,赢麻了!
另外对于分田,田地分为熟地和生地,熟地就是开发好的,耕种过的,随时可以耕种的。
生地就是荒地,需要开荒的。
如果是熟地,朝廷会在分田的第一年提供良种和农具,可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租用牲畜,并且第一年田赋减半。
如果是荒地,朝廷会在分田的前三年提供良种和农具,免费使用牲畜,前提要照料好牲畜,而且要喂养好。然后前三年免田赋,人头税减半。三年后的两年,田赋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