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愚见!尚方宝剑!

末日刀渊 木容笑笑 2719 字 10天前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白夜天脸上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并未消散,他微微躬身。

从容不迫地出列,步伐沉稳,不见丝毫身为最低品级参与者应有的惶恐与紧张。

青衫拂动,带起细微的风声。

他站定,抬头。

目光温润,迎向那御座上的注视。

声音清朗温和,如春风化雨,瞬间冲淡了殿内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回陛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缓缓开口,字句清晰。

“臣,愚见。”

“官绅一体纳粮,立意高远,确是富国强兵之良策。”

“然其牵涉甚广,利益盘根错节,犹如治理汹涌江河,堵不如疏。”

“若骤然而行,操之过急,恐生激变,反为不美。”

几位之前激烈反对的内阁大臣闻言,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捋须微微颔首。

显然,他们认为这个新任的、手握锦衣卫权柄的年轻人。

还算识得时务,懂得进退。

杨盘眸光微动,未露喜怒,只是淡淡道:

“哦?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他的手指依旧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等待着下文。

白夜天微微停顿,似在组织语言,也似在让方才的话语在众人心中沉淀。

他感受到那些代表世家宗派的目光柔和了许多,才继续从容道:

“陛下欲革新取士,打破陈规,为王朝选拔真才,建万世不易之基业。”

“此乃固本培元之上策,自当坚定不移,推行天下。”

他先肯定了皇帝的另一项核心政策,旋即话锋微转。

“然,‘纳粮’之事,关乎钱粮赋税,触及根本,或可暂缓图之,以作缓冲。”

不等那些缓和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他紧接着抛出了自己的建议:

“臣建议,不妨双管齐下。”

“取士革新照常推行,可昭告天下,由洪太师与内阁诸位老成持重之大人共同操持。”

“以示朝廷公允,汇聚众智,亦可安天下士族之心。”

他将取士革新这块“肥肉”,明确交给了洪玄机和内阁共管。

既是分权制衡,也是给予了双方一个台阶和共同利益点。

“与此同时。”

他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丝,确保每个字都能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

“可同步开展另一项更为基础、却关乎国脉之事——‘丈量天下田亩,清点各方人丁’。”

“丈量田亩,清点人丁?”

此言一出,不少老臣眼中精光一闪。

彼此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

这可不是什么新鲜词,历朝历代哪位雄主不想搞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土地和人口?

但真正能做成的,屈指可数。

其中的阻力,来自地方豪强、胥吏、乃至朝中利益的代言人。

盘根错节,丝毫不下于直接推行官绅一体纳粮。

这白夜天,提出此议,是何用意?

白夜天仿佛没有看到那些,骤然变幻的神色和无声交流的目光。

依旧从容解释,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天下田亩、人丁,乃朝廷赋税、徭役、兵源之根本,是社稷之基石。”

“然经年累月,战乱、兼并、隐匿、流散者众。”

“鱼鳞图册陈旧失真,黄册户籍混乱不堪。”

“朝廷所能掌握之数,恐十不存七八。”

“各地州县上报,往往虚与委蛇,其中藏匿多少,诸公心中想必亦有考量。”

他目光扫过几位内阁大臣,那温和的眼神却让几人下意识地避开了对视。

“若能借此机会,雷厉风行,彻底厘清天下田亩究竟几何,人丁到底多少,分布何处,归属谁家……”

“不仅能使赋税征收有的放矢,令国库增收。”

“更能为日后重划州省、加强地方治理、合理调配资源,乃至……”

他微微一顿,目光似是无意地扫过御座上的杨盘,才继续道:

“未来任何政策的推行,奠定坚实无比、清晰明确的根基。”

“此举,并未直接触及‘纳粮’之议,未动诸位大人及天下官绅眼下之利。”

“却实实在在为朝廷治理天下,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笼罩四野的信息之网。”

“待到这网织成,天下田土、人口之详情,尽在朝廷掌中,纤毫毕现。”

“届时,再欲推行任何政策,皆可精准施策,阻力自会消弭大半。”

“方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他的声音不高,却如溪流涓涓,清晰地流入每个人耳中。

没有激烈的言辞抨击,没有空泛的道德说教。

只有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分析,与放眼长远的缜密规划。

他描绘的,是一个数据清晰、如臂使指的皇权图景。

一个将天下真正纳入精确管理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