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正如陨星当时所面临的问题一样,这么一个包含了恒星质量的太空堡垒注定无法进入任何一个恒星系活动,它贸然进入对于所有的恒星系都将灾难。这也就意味着太空堡垒只能够在恒星系引力范围之外进行活动,对恒星系内只能采用超远程的火力支援。
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来说,这种距离下的超远程火力支援毫无精度可言,只能以星球为目标进行打击,无法精确到星球表面的固定目标。
也就是说在这个距离下最有效的火力支援就是针对星球的超级攻击。
可惜目前人类所现有的武器中并没有什么武器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顶多也就是对星球上某一片区域采取毁灭式攻击,理解起来也就是相当于那种可以瞬间摧毁一座城市的轨道武器,只是来自太空堡垒的攻击要更为可怕一些,一次攻击下可能几十上百座城市都会受到波及。
然而在没有精度的前提下这种攻击只能依靠运气才能射中预想中的区域,有很大概率出现该击中的目标屁事没有,不该击中的目标反而倒了血霉,最终不但没有对战局有什么帮助,反而搞得一团糟。
这就引出了一问题,如果太空堡垒不能在战事中提供火力支援,费那么大劲造一个太空堡垒其实就是后勤基地?
这时候就有人提出了伽马射线武器。
伽马射线武器是目前人类理论上能够瞬间清除天体的终极武器,现在理论上已经没有什么限制,实际的限制也就是在能源供应和材料上。
武器研发中心曾提出过一个设想,用于发射伽马射线的关键部件全部按照快拆一次性零部件进行处理,只要材料能够撑过一次完整的攻击,在攻击之后立刻对受损部件进行更换,也能保证战争时期伽马射线武器的连续使用问题。
这个设想将伽马射线武器的生产难度降低了好几个档次,在帝国数据库中有多种合金材料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唯一不好的地方也就是这一来会使武器的使用成本大幅增加。
不过在战争面前胜利才是首要的,仗打败了,省再多钱也都是人家的了。
再细说一下武器研发中心的设想。
武器研发中心没打算用单一的伽马射线发射装置就能够生成足够摧毁天体的伽马射线,他们是打算通过射线矩阵将许多伽马射线汇聚到一起最终形成足以摧毁星球的攻击。
这样一来矩阵内只要拥有足够数量的伽马射线发射装置,在关键部件实行替换的操作下射线矩阵完全可以在理论上生成足够强度的伽马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