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效法乃父忠勤

朱翊钧刚从坤宁宫回来,脸上还带着与皇后、公主皇子共度佳节后的些许轻松。

他信步走到御案前,目光扫过案头堆积的奏疏。

“陛下,这是今日刚到的朝鲜奏书,数目不少。”太监陈矩垂手侍立一旁,轻声禀报。

“哦?”朱翊钧随意应了一声,坐下后,首先拿起了最上面、也是分量最重的那一份——宁国公、提督朝鲜军务李成梁的例行奏报。

展开黄绫封套,熟悉的、刚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

奏报一如既往地条理分明,气势恢宏。

李成梁详细禀报了他在朝鲜整军经武的卓着成效:

“……仰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朝鲜三军经年操演,已具强军之象。计得战兵十一万有奇,皆习火器,熟战阵,士气可用。”

“另编辅兵五万余众,专司粮秣转运、营寨修葺、军器维护诸务,与战兵相辅相成。此十六万众,连同其随军家眷,计口逾朝鲜国一成之数……”

朱翊钧看到这里,微微颔首,心中颇感欣慰。

能在藩属国训练出如此规模、且听命于大明的军队,李成梁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此军之魂,首在忠义。臣夙夜训导,三军将士,无论战辅,皆深明大义,以效忠天子、其心之诚,其志之坚,纵使朝鲜王命,亦不可夺!有此劲旅在握,倭寇若再敢犯境,必令其片甲无存,再不敢觊觎天朝藩篱……”

字里行间充满了自信和邀功之意。

至于汉阳年前发生的那场血案,以及后续的夺人风波,奏章中只字未提。

在李成梁看来,那不过是几个“不晓事”的兵痞酒后滋事,已按军法“严惩”了主犯,安抚了朝鲜国王,事情早已了结,根本不值得在这份总结朝鲜军务整体向好的“大文章”里浪费笔墨。

当然,在最后,李成梁还是提了一嘴倭国来使到了朝鲜的事情,实际上,倭国派遣使臣到了宁波,公文也早就被内阁筛选出来,在年前的时候,朱翊钧都看了。

不过,也有了批复,让地方有司处理,不许来京。

没想到,倭国人从宁波过不来,反而去了朝鲜,还是挺执着的。

朱翊钧合上李成梁的奏疏,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