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仙意来

流华录 清韵公子 2441 字 1个月前

“哈哈哈……大河之上,风急浪高,诸位在此舞刀弄枪,岂不煞风景?”

声音初听时仿佛远在天边,缥缈难寻;眨眼间却已近在耳畔,清晰可闻。只见一道青影如御风而行,翩然掠过水面,足尖在波涛上轻轻一点,便已飘出数丈,轻飘飘落在渡船桅杆顶端。

来人是一位中年文士,面容清癯,三缕长须飘洒胸前,更添几分仙风道骨。他身穿一袭洗得发白的青色道袍,虽然朴素,却纤尘不染;头戴一顶竹冠,手持一柄玉柄麈尾,眼神清澈而深邃,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正是与孙宇在邺城有过一面之缘的月旦评主,许劭许子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几乎在许劭现身的同时,另一侧河岸上,一位鹤发童颜、身着宽大葛袍的老者亦缓步而出。他步履看似缓慢,如同寻常老翁散步,却一步数丈,缩地成寸般来到河边。老者面容红润,眼神温和中带着看透世情的智慧,周身气息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若不细看,几乎察觉不到他的存在。此人便是名动天下的道学高人,被尊为“天道八极”之一的左慈左元放!

左慈并未登船,只是立于岸边,目光扫过那些太平道高手,轻轻叹了口气。这一声叹息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为之一缓。

“尘归尘,土归土。大贤良师已登仙界,尔等又何苦执着于仇恨,徒增杀孽?散去罢。”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安抚力量,仿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那些太平道高手见到许劭和左慈,尤其是感受到左慈那深不可测、如同汪洋大海般的气息,顿时脸色大变,攻势为之一滞。为首一人厉声道:“左慈!许劭!你们身为道门中人,为何相助朝廷鹰犬,与我太平道为敌?!”

许劭立于桅杆之上,麈尾轻拂,淡然道:“道法自然,不涉权争。张角道友逆天而行,终至败亡,乃天数使然。尔等若冥顽不灵,徒然殉葬,非智者所为。”他话语平和,却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

左慈亦道:“痴儿,还不醒悟?”他屈指一弹,一道无形气劲破空而出,并非攻向任何人,而是击在河面之上。只听“噗”一声轻响,方圆数丈内的河水仿佛瞬间凝固,波澜不惊;旋即又恢复流动,但那股沛然莫御的力量,已然震慑全场。这一手举重若轻,展现出的修为境界,远非寻常武者可比。

太平道众高手面面相觑,皆知今日有这两位高人插手,绝难成功。为首者恨恨地瞪了孙宇一眼,那眼神中充满了不甘与怨毒,咬牙道:“撤!”话音未落,一众黄影如同潮水般退去,迅速消失在芦苇丛与河水之中,来得快,去得也快。

渡船上惊魂未定的船夫与乘客这才松了口气,纷纷向许劭和左慈投去感激的目光。有几个胆大的甚至跪下来磕头,口称“神仙救命”。

孙宇整理了一下微乱的衣袍,对着桅杆上的许劭和岸边的左慈拱手道:“多谢许公,左公出手相助。”语气平静,并无太多意外,仿佛早已料到二人会出现。

赵空也强忍着体内的不适,上前抱拳行礼:“多谢二位前辈。”

许劭飘然落下,来到孙宇面前,苦笑道:“府君恕罪,劭与元放公不告而别,实有不得已之苦衷。”他看了一眼左慈,继续道,“自邺城一别,我二人便一直在商讨如何解决赵都尉体内真气之患。”

左慈此时也已缓步登上渡船,他目光落在赵空身上,仔细打量片刻,眉头微蹙,叹道:“张角道友一身修为,已臻化境,一甲子精纯道元,刚猛霸烈,更兼其临终前心怀执念,使得这真气更具侵蚀性。赵都尉年未弱冠,根基虽稳,经脉却难以承受如此庞然巨力。纵有楚天行那老家伙的剑意压制,林子微那丫头的金针妙术,亦只能治标,难除根本。长此以往,恐有经脉尽毁之厄。”

他的声音平和,但说出的内容却让孙宇神色凝重。连剑圣和药神谷主都束手无策,可见此患之棘手。孙宇沉声道:“左公既与许公专程为此而来,想必已有良策?”

左慈抚须沉吟,目光望向南方,悠悠道:“当世道学,自孝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日渐式微。尤其两百余年前,淮南王刘安聚集天下道学英才,编纂《淮南鸿烈》,收集珍藏无数道家典籍,意图光大黄老之学。惜其谋事不密,事败身死,那些汇聚了先贤智慧的典籍,亦随之殉葬于九江郡寿春城外的八公山淮南王陵之中,从此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