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田讼

流华录 清韵公子 1914 字 1个月前

在张鼎虎贲营的维持下,流民的迁移安置总算有了个粗糙的框架。青壮者经过简单筛选,部分补充进了伤亡不小的虎贲营,虽战力一时难复旧观,但那整齐的操练号子声,至少给了人心一种虚幻的安稳。更多的人口则被组织起来,清理战争遗留的残骸——折断的兵刃、腐朽的尸骨、焚毁的车辆,以及那无处不在、刺鼻的焦糊味。随着一片片土地被清理出来,下一步,便是最紧要的垦荒播种。虽已误了春时,但若能抢在盛夏雨季前种下些生长周期短的菽、粟,秋后或还能有几分微薄的收成,聊以度日。

这一日,天气晴好。孙原在郭嘉、射坚以及数名亲随的陪同下,亲自来到这片新辟的流民聚集区视察。他依旧是一身陈旧的紫色袍子,郭嘉也依旧是那身墨色,射坚则仍是月白细麻,三人走在满是泥泞和杂物的小路上,与周遭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又奇异地融入其中。

他们看到,衣衫褴褛的男人们在虎贲营士卒的指导下,喊着号子,用力将巨大的石块滚入深坑,或是挥动简陋的耒耜,艰难地翻垦着极结的土地。妇孺们则在一旁捡拾柴火,修补棚屋,或在刚刚清理出的零星空地上尝试播种。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菜色和疲惫,但眼神中已少了几分最初的绝望与麻木,多了些对未来的渺茫期盼。

孙原走到一群正在歇息的流民中间,随意地坐在一块倒伏的朽木上。郭嘉靠在一旁的断墙上,眯着眼晒太阳。射坚则安静地立于孙原身侧,目光敏锐地观察着四周。

“老乡,是从何处来的?”孙原温和地问道,语气平常得像拉家常。

一个年长些的汉子,脸上带着刀疤,怯生生地回答:“回……回贵人的话,小的是从清河国逃难来的,黄巾过来,村子没了,只好带着婆娘娃儿往南跑。”

“家里原来有几亩地?”

“唉,祖上传下来二十亩薄田,如今……也不知被谁占了,或者早就荒了。”汉子叹了口气,眼神黯淡。

旁边一个年轻人插嘴道:“能有块地种就不错了!管他原来是谁的!这世道,能活命才是正经!官府肯给我们地种,就是天大的恩德!”他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附和。

孙原心中稍慰,这正是他想要引导的方向——先解决生存,再厘清产权。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四周:

“诸位乡亲!”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我知道,大家背井离乡,受尽了苦楚。家没了,亲人离散,田产更是渺茫。这乱世,是天灾,也是人祸!”

人群安静下来,目光都聚集在这位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身上。

“但是!”孙原提高了声音,语气变得铿锵,“天灾人祸,打不垮我们冀州儿女的脊梁!房子没了,可以再盖!亲人走了,我们活下来的人更要好好活!田地荒了,我们就用这双手,把它重新开垦出来!”

他指着眼前这片刚刚清理出的土地,声音充满了力量:“看看这里!几天前,还是断壁残垣,尸骸遍野!现在呢?是你们,用肩膀,用手掌,清理出了一片生机!这就是希望!朝廷没有忘记你们,魏郡太守府,更不会抛弃任何一个愿意靠双手吃饭的子民!”

郭嘉在一旁听着,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弯了弯。孙青羽这番话说得并不花哨,却直接说到了这些流民的心坎里。射坚则暗暗点头,府君此举,意在安抚,更在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