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诵读,眼前一亮,芳心有感。
想到了。
想到了。
前明司守谦也写过类似的东西,至今都流传呢,许多启蒙的学堂都会诵读记忆的。
对于作诗作词作曲都有助力,对对子也是一样。
秦郎也正在写那样的东西!
一时,兴趣更盛!
“哈哈,你个小美人倒是心思明慧。”
“不错,不错。”
“看出来了?”
“的确是类似的东西,却也不太一样。”
“前明司守谦的《训蒙骈句》比较侧重于骈句,那些是对书录举业文章有助力的。”
“对于骈文,对于八股文,有好处的。”
“其实,学起来是有些难的,待学员有一定根基之后再学也不晚。”
“对于诗词歌赋之类,少了一些助力。”
“这个月来,去了书院数次,也询问了一些情况,尤其是刘正所言,所诗词太难太难了。”
“强行做一个,倒是不难。”
“想要稍稍好一些,就难了。”
“是以,便有所感,准备将我做诗词歌赋的心得写出来,外加一些小窍门。”
“万事万法都是有法子的。”
“都是有规律的。”
“起码,对于九成左右的诗词歌赋而言,是那样的。”
“一、二、三、五、七、十一……,都在其中。”
“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尽可能涵盖其中,基本上涵盖天地万物!”
“《训蒙骈句》多倾向于景致、景物之类。”
“……”
将手中的兔毫小笔暂停,听着身边的小美人之言,悦然之。
还挺聪明,这都能看出来,都能琢磨出来。
一览纸上已经写下的内容,提笔蘸墨,略有思忖,继续书录之,于自己不为难。
“清对淡,薄对浓。”
“暮鼓对晨钟。”
“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金菡萏,玉芙蓉。”
“绿绮对青锋……,秦郎真是大才,这样的韵文诵读起来颇为顺口,记起来也容易。”
“只不过,就是作诗词的时候,容易被这些东西限制。”
“欲要出现好的诗文,不太容易了。”
“……”
秦郎又开始写了,还真是文思泉涌。
不愧是秦郎。
不愧是探花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