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他多年混迹大明锦衣卫的经验,一定能从那几名陌生人身上,找到突破口。
张献忠呼呼喘着粗气,松了口气道:“两天,朕给你们两天时间,务必,将那几个密探抓到。否则,提头来见。”
两日后,张献忠就要率四大义子出城杀敌,他可等不得三天。他可不想,他带兄弟们出城拼命。任由密探和不忠不孝之人,在城中偷偷放火,把家偷了,扰乱军心。
“这......”窦民望和刘侨大恐。
他们办个案子,居然要担如此风险,实在是提头办案、抬棺办案啊!
“陛下,两天就两天,只是,臣想要一把尚房宝剑,才能震慑这三万人。”刘侨咬咬牙,开了一个条件。
“好说。”张献忠答应得很爽快,一抬手,直接把手中的楚王剑丢给刘侨。
“刘侨,窦民望,见此剑,如见朕。”
“朕知道,你们这是怕志义侯宋义那厮,阻拦你们查案。”
“这样,先给宋义升官调离。其他人,敢有不服审查的,一律先斩后奏。”
“不管查到谁,不管官有多大,胆敢徇私舞弊的,杀无赦!”
刘侨捧着楚王剑,信心大增,和窦民望一起,大声领旨:“陛下,臣遵旨......”
.......
当日中午,左丞相汪兆龄,带着窦民望和刘侨,领着一万皇城禁军和三千锦衣卫,全副武装,带着名册,杀进志义营。
汪兆龄拿出圣旨,对着宋义,轻轻笑道:“志义侯,陛下念你劳苦功高,忠心耿耿,要升你官,可喜可贺啊!”
宋义愣怔着,有点懵。他为俘虏,可入不了张献忠的法眼,如何就能升官?
站在宋义身边的一众亲兵,则是大喜,长官升官,那么,他们就可以兵凭将贵,鸡犬升天。
“宋义,接旨。”
宋义闻言,大喜,立马跪地接旨。
汪兆龄大声宣读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