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虽有些猜到了,却没完全猜对。
当建宁帝在大朝会上直接宣读册立陆时寒为太子的诏书时,文武百官全都惊得回不过神。
他们原以为建宁帝召开此次大朝会,是为了陆时寒恢复皇子身份的事,可没想到建宁帝居然直接册立了陆时寒为太子。
这不啻于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不过待文武百官回过神来以后,觉得建宁帝此举虽有些出人意料,但细细想来竟也没什么错。
正和建宁帝所想的一样,陆时寒既是嫡又是长,能力又如此出色,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堪当太子。
其中几个老臣更是颇感欣慰。
毕竟从前二十几年来,建宁帝都一直未立太子,而建宁帝如今也上了年岁,身子又不好,百官一直是希望建宁帝能立太子的。
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国家也应及早立太子,如今方能国祚安稳,人心思定。
之前文武百官更是为了此事不断上谏建宁帝,只不过建宁帝一直没有松口。
如今倒好了,直接立下了太子,还是能力这么出色的太子。
几个老臣当然满怀欣慰。
自然,除了这些满意的臣子外,也有许多心怀不满的官员,觉得事情太过突然,尤其是原本押宝几位皇子的大臣们。
只不过这种时候,他们是不敢有小动作的。
毕竟建宁帝已经在大朝会上宣读了诏书,于礼法上,陆时寒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太子。
能参加大朝会的官员都不是蠢的,现如今他们说什么也无用了,若是此时强行出头,反而不美。
只能待以后再想方设法,把陆时寒从太子的位子上拉下来。
毕竟是人就不可能犯错,陆时寒当了太子后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当然,就算陆时寒没出错,他们也可以让陆时寒“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