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原的布料还得等,田馨对林原有信心,林原蛰伏这么久,就是为了重返服装市场。
针线活田馨不拿手,她想到了隔壁的金秋芳。
田馨去过金秋芳家,她家摆着缝纫机呢,田馨把东西备齐,让金秋芳帮忙用缝纫机缝好,每次给她手工费。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要是药枕卖得好,还得扩大规模才行,当然都是后话,目前来说,田馨要先把药枕的名声打出去。
田馨抽时间去跟金秋芳谈,金秋芳痛快的应下来,缝好一个枕头是一毛钱,一天缝上二十个,就是两块钱!
金秋芳欢喜不已,这就是从天上掉钱,家庭妇女谁不会用缝纫机呢?做枕头简单着呢!
金秋芳痛快答应下来:“田馨,你就放心吧,大姐肯定好好给你缝,锁边都死死的,绝对不会开线!”
自家平时做鞋做衣服,如今踩踩缝纫机,在家就能赚钱!
每个月工资还不到四十块钱,要是缝枕头这活能稳定,一个月不少来钱,上班还不耽误。
隔壁这个房客,就是给她送财的福星,金秋芳更加热情,招呼田馨,还给她拿水果吃。
田馨还有事,没耽搁:“秋芳姐,我明天过来取,这是五个枕头的钱。”
“咱们隔壁住着,我能信得过你。”
在李梅花方子的基础上,田馨又找胡大夫改了改。
金秋芳的手脚很快,早上六点就过来敲门,说枕头做好了。
田馨一看,针脚细密,横平竖直,比百货商店卖的枕头质量还好。
孔令西和刘小青都知会过她,想要药枕。
这回,田馨想着优先卖给她俩。
都是舍友,田馨也卖一块钱,等以后别人买就得涨价了。
孔令西高兴地说要一个,连忙给田馨找钱。
刘小青不冷不热的:“我不要了,你卖给别人吧。”
做生意也没有强买强卖的,再者说,田馨的枕头也不愁卖。
隔壁两个宿舍听到风声,知道有药枕卖一窝蜂过来,剩下四个全买走了。
“之前就听说你们宿舍有药枕,我要一个!”
“药不药枕不清楚,反正枕着舒服!比我这个稻壳的枕头强,上回我管秦楚借过一次。"
你一言我一语,十几分钟的时间,田馨的药枕卖个空,还有人问啥时候还有。
看着田馨的枕头这么受欢迎,刘小青后悔了。
她不应该问了跟田馨赌气,就不要那个药枕。
就算她不买,给李丰南买一个用也好啊。
想了想,刘小青说:“田馨,药枕以后还有吗?”
田馨也不冷不淡的:“我不清楚。”
来宿舍时,田馨先拿给刘小青看,她一副不理人的态度,见药枕受欢迎后了悔,田馨懒得伺候。
同一个宿舍,每个人性格不同,要是相处舒服就走近点,彼此不顺眼就离远些。
刘小青就是她想保持距离的那个人。
没两天,外班的人也找田馨打听枕头。
孔令西说:“田馨,你这个枕头,高度特别合适,老趴着看书,我脖子疼,睡上一觉,觉得轻松不少。”
田馨笑:“哪有那么夸张,你是晚上放松下来,脖子就不疼了。”
宿舍里四个人,只有刘小青没有药枕用。
她的枕头硬巴巴的,一点也不好。
连李丰南都听说药枕的事,还让刘小青帮忙留意,他也想要一只。
不就是一个破枕头吗?有啥了不起的。
相机的事,刘小青管班里同学借了不少钱,大家都同情她,几毛一块,凑了不少,剩下的是李丰南垫上的。
这些钱,是需要慢慢还的。
药枕上,田馨还是挺有信心的,只是要取个名,不能叫药枕,也不能放大药枕这两个字,一个枕头不能治病,说破天也是枕头。
田馨取了个名字,叫睡眠枕头。
林原从广州回来,这次他进了四十件防寒服、三十件女式毛衣,毛衣是均码的,胖瘦都能穿。
天气越来越冷,毛衣和防寒服容易卖,林原说,现在服装市场上有个新产品,叫面包服,里面填充的是鹅绒或是鸭绒,拿在手里轻飘飘的,听说保暖性也很好,比军大衣时尚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