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子训子时,虽然没有外人在场,但是柱国公老夫人还是意识到有事情发生,所以一直在等着徐世子。
听儿子说完这其中的前后经过,以及他所做出的决定,老夫人沉吟片刻后,终于开口道。
“你的决定是对的,为了我们徐氏一族上千人的前程未来,也不能再对他们母子放任下去了。”
“徐氏的继承人,直接关系到徐氏未来的生死荣辱,他可以没有野心,也没有足够的能力,但他必须要知道如何谨守为人臣子的本分,要心志坚韧,坚守我们徐氏一族忠君卫国的宗旨。”
轻信传言,揣测上意,绝对是他们这种人家的大忌,尤其当徐景年还是他们徐家长子长孙,下一任继承人的时候。
哪怕这次并没有造成什么后果,可能只是让宣武侯府的王修业有所察觉,他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设法避免他再次犯下这种大错。
因为再有下次,可就不一定有这么幸运了,徐景年还年轻,他若因此而遭上面那位的厌弃,就算看在徐府其他人的面子上,新帝不会做什么,也能让她丈夫与儿子的多年辛苦与努力化为乌有。
所以柱国公夫人即便心里清楚,大孙子若是隐姓埋名的去了定北军,存在一去不返的机率,她也不得不狠下心,对她儿子的决定表示支持。
徐景年是柱国公府的嫡长孙,按照安国最重嫡长的爵位继承制度,从他出生起,只要没有夭折或早逝,也没有犯下什么大过的情况下,天然的享有继承权。
所以无论柱国公夫人与徐世子对他有多失望,从没想过要放弃他,只盼着他能守成也好,毕竟徐景年既不是贪花好色的纨绔,也不是什么无法无天的狂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