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那些知识与经验,让他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在皇上与朝堂之间的度,即便现已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位置上,也不曾膨胀,更不曾以权谋私,企图控制朝堂。
还能心情平静的站在朝堂上,当众公开自己曾卖身为仆的经历,因为他是真的没将那段经历视为耻辱,而是一直怀着感恩之心,感谢上天,感谢命运,让他能在坠入人生最低谷时,有机会遇上那样一位令人钦佩,助他良多的东主。
听到这段君臣的对话,就算是再怎么与邵云博不对付的人,此刻也不得不承认,他虽然不是正统科举出身,可他能坐到首辅之位,绝对不止是凭他的拥立之功,而是确有过人之处。
至少,他在提及卖身为奴的过往,毫无怨奋与不平的坦荡,将挫折与困境,视为磨砺与机会,身在贱籍仍不忘从周围汲取知识与经验的心性,都很令钦佩。
有了邵云博不惜自曝过往卖身为奴的经历为证,不管是他为李常煦的真实身份,还是为二皇子养父的身份来历作证,都变得更具有说服力。
因此,也就没人再坚持要将高台县李家与阳山乡李家相捆绑。
对于那位陈宜人为何会带着身怀六甲的儿媳背井离乡,让捡来的义子顶替亲儿子身份,再后来,还亲自作主,将儿媳改嫁给顶替亲儿子身份的义子得原因,众人没有追究,因为他们基本都能猜到原因。
就是有些好奇,那位明显很受邵丞相敬重的陈宜人,倒底是怎么想的,做事竟然如此……让人难以形容。
对于如何封赏的高台县李家一事,在当天的朝堂上没有达成一致,皇上为表达谢意,想将抚养二皇子的最大功臣陈凤琪,封为超一品护国夫人,封李成锋为安远伯,引起一大批朝臣的反对,认为封赏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