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此时的许君延不会知道的是,他此刻还在想着,等到他的孩子将来若能进入仕途,可以请那些已经选择离开书院,重回仕途的前同事们帮忙照看。

然而在不久之后的将来,随着南江书院一跃成为安国最令人瞩目与向往的书院,入学名额也变得极为珍贵,竞争极大。

像许君延这种被书院授予高级教授职称的先生,每人每年拥有两个十分珍贵的推荐名额,反倒成为被人争相求着讨好的对象。

这让许君延过得远比他当官时更加受人尊敬,却又不用疲于应酬那些人际往来,身心舒畅的同时,还能享受育人成材的成就感。

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自南江书院毕业后,在各行各业中,陆续取得各种令人惊艳的成就,还能享受到那些学生们的孝敬与爱戴,日子过得无比逍遥自在。

而南江书院继那场红薯采收大会首次扬名之后,再次名扬安国的契机,在于南江书院的首批,近二百名的学生正式毕业后,竟然被朝廷直接征调。

最优秀的十几个,选入六部,剩下的一百多人,也都各有归处,分别被派入各级地方府衙。

虽然那些学生最多只是个童生,并没有正经的功名在身,最多也就是被安排些九品不入流的低等职位,或者只是胥吏。

可是这番史无前例之举,所透露出的一些信号,却让许多人都暗自感到心惊,因为那些职位过去都是某些中低级官员的自留地,朝廷根本无暇顾及,看着不起眼,其实牵扯重大。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康平帝为报答玄隐先生与南江书院当年曾帮过他的义举,有意抬举南江书院与南江书院出身的那些资质平庸,与科举仕途无缘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