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三请三辞也就成为了传统。
头两次算是试探。
或者说是必要的流程。
至于第三次,才能最终确定。
似乎就跟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一样。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终于出山了。
只不过在民间的话本中,戏剧成分太多,也就让人记住了这些经典,而忘记了那些真正的事实。
也许当初的诸葛亮,打心眼里瞧不起卖草鞋的刘备。
诸葛亮什么人?
别看他老婆不好看,然而他老婆的父亲,却是整个川蜀官僚集团的话事人。
刘备得到了诸葛亮。
基本就等同于得到了整个川蜀官员集团的支持!
而那时候的刘备呢?
当初还只有一处地盘,还是四战之地,朝不保夕。
等于一家刚刚建立的公司,除了产品够硬外,傻傻都缺。
三次拜访投资人。
这有毛病吗?
完全没有半点毛病!
故而从某种程度来说,是诸葛亮,成全了刘玄德。
是诸葛亮,让刘玄德得到了川蜀之地,得以歇脚稳定,得以安稳的去发展壮大!
也是刘备。
最后成全了诸葛孔明。
这是两个人结合之后,相互成全的事儿。
只可惜。
他们的事业,终究未成。
但这三顾茅庐,也成为了万人口中口口流传的经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秦标三请,也终于让庆皇收回了玉玺。
也代表着,夺回了秦标的监国之权。
或者说。
重新拿回了这天下大事的主导权。
毕竟秦标仍旧得参与到政务之中。
秦樉站在秦风的身边,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小声解释道。
“都是做给百官看的。”
“为了让百官明白,未来究竟是听大哥的,还是听父皇的。”
对于朝廷里的这些道道,秦樉与秦棣,明显比秦风明白太多。
他们接触政事儿的时间久,打得交道多,一些隐藏在暗中的规则,他们也都能明白,甚至加以利用。
反观秦风,则显得简单直接了些。
辽人之所以有直爽的性格,跟秦风也有很大的关系。
至于庆人有人说辽人傻,也是这个原因。
因为辽人基本说啥是啥,吐口吐沫一个坑,做事儿直来直去的,不会像朝廷这群人这般绕来绕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