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某项技术,诸如热气球的飞行、蒸汽机带动数十辆马车等等类似的研究,这些重大项目单靠朝廷的力量是没办法的,
但引入商人之后就不一样,一是银子的流入会减轻朝廷财政的压力,二是后期的运营由商人参与,减轻官员等等的参与等等,三是与朝廷绑定在一起。
这第三点,诸位爱卿能理解吗?”
众人再次点了点头,但是依旧是有几人脸上满是犹豫之色。
工部尚书范景文犹豫了一下,低声问道:“陛下,盐引、茶引等等这些臣倒是理解,可这重大项目跟投权是不是要慎重,毕竟是国之重器,让商人参与了不会泄露?”
“陛下,臣也是有这方面的担忧,若是直接由工业研究院研究,那么商人无法得知进度和技术细节,始终是不放心的,如果参与,那就有泄露的危险。
商人的本质是唯利是图,若是让他们参与了,会不会只顾眼前,不考虑未来?”
……
“诸位的担忧,朕也是有所考虑的!”
“首先,商人参与的一定是民营项目,杜绝威胁到国家安全项目的参与,诸如蒸汽机战船、火器等等。
其次,向商人参与会公开研究进度,甚至是细节,但核心技术不会被公开,防止泄露;
第三,项目一定是由朝廷主导,控制整个过程,参与的商人有建议权,但朝廷一方有一票否决权,也不用担心眼前利益和未来的事儿。
第四,商业运营和维护的事儿,以蒸汽机带动马车这个事儿来说,可以运货也可以拉人,假设说从南京到北京的客车,途径数十个县城,中途的线路要不要人检查和维护?
要不要买票?要不要核查?途径的各个驿站……车站要不要提供吃喝、茅厕等等,这些都需要人,你指望着官员和胥吏来做吗?那得增加多少的胥吏?
如果说研究成功,整个大明估计至少能有数百条路线,少说也得万把人,三级教育是不缺人,但我们要考虑以后。
能由民间完成的不一定非得由朝廷来控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来由朝廷控制,朝廷没有那么多精力。
以蒸汽马车为例,这个东西能不能出口到海外?
肯定是可以的,但你在外海还是由朝廷控制吗?别说海外诸国不允许,就算是允许我们也没有精力,那么商人就是最好的选择。
第五,商人的参与可以挖掘潜在客户,让研发出来的东西实现商业化,这一点是朝廷无法做到的。
第六,知识产权既然能在大明境内使用,那就能在海外诸国使用,诸国使用大明的技术,要么交银子,要么被灭国,就是这么强硬。
而且朕早就说过了,技术性的东西,一定是使用一代、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如此哪怕是使用的一代被泄密了,我们依旧拥有最核心的竞争力。
而且朕前几天就告诉你们了,搞研究我们不能做拿来主义,但是我们可以输出,让海外诸国搞拿来主义,进而让他们丧失主动研究的能力,从民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渗透和控制。
朕这么解释,能解决诸位的后顾之忧吗?”
“陛下圣明!”
众人齐齐高呼,皇帝的解释很到位。
尤其是要么交银子要么被灭国这句话,很是霸气。
好东西人人都想要,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堵不如疏,那就将使用的出口出去,哪怕是海外诸国用这个对付大明,大明也有更好的技术来反制。
()
国内的某项技术,诸如热气球的飞行、蒸汽机带动数十辆马车等等类似的研究,这些重大项目单靠朝廷的力量是没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