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大的错误在于表现得太抢眼了。”于振清笑着道:“你还能记得当时的场景吧?在矿区群众的眼中,你力挽狂澜,化解了一场流血冲突,然后又慷慨激昂的说了那么多话,瞬间就树立了完美的人设,可问题在于,你从此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而矿区的问题至今什么都没解决,于是,当初树立的人设越完美,大家对你的失望和不满情绪就越大。如果柳杖子矿真有一天闹出惊天大事,你难辞其咎!”
“我说的那些话,都是李书记承诺过的呀!我当时只是市长助理,根本没有决策权,怎么怪到我头上呢?”林海辩解道,
于振清冷笑一声:“那你意思是,李光旭会主动站出来替你挡枪,你不觉得这个想法太幼稚了嘛?”
林海沉默了。
当天,李光旭并没出现,现场群众印象最深的,肯定是他。而那些承诺嘛......
事后,李光旭在市委的会议上,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说了些含糊其辞的话,一带而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更是反咬一口,只字不提当初的承诺,而把责任推给了市国资委,并声称,自己不能为了满足柳杖子矿员工的要求,而拿着全市纳税人的血汗钱挥霍。这句话可谓掷地有声,想反驳都难。
而且,企业出了问题,首先要找市场,不能总想找市长,这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的调子,柳杖子矿的问题根源所在,还是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的,让市政府买单,多少有点强人所难。
现在,于振清说他要负责任,冷不丁听起来挺可笑的,但如果站在事后调查者的角度,也并非没有道理。
见他沉吟不语,于振清笑着道:“说起来啊,咱俩是一类人,都比较容易冲动,这年头的官场,比得是谁的心眼多,脑袋一热就往前冲的人,往往是死得快的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