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青州大学

我的1999 东人 3571 字 1个月前

“徐先生真打算拿出这么多钱来办学?”

他承认徐良很有钱,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二,身家过五百亿美元。

但他也办过企业,知道资产跟现金是两码事。

“李先生放心,第一笔100亿华夏币,今年年底就能到位。”

李光楠又问道:“对于大学的管理和院系设置,徐先生有要求吗?”

“一所新大学,从零开始,一开始不宜设置过多的专业。未来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内,先以做精为主。

即着重发展几个优势专业。

我初步设想的是人工智能专业、计算机专业;航空专业,主要以无人机的研发和驾驶为主;经管专业;生物工程、机械工程六个专业。

每个专业不用招太多人。两三个班,六七十人就足够了。”

李光楠暗暗盘算,真这样的话,恐怕这所‘青州大学’会成为全国最有钱的学校。

“对了,我们这所大学对所有学生都不收学费,而且品学兼优还有奖学金。”徐良道。

按照他的规划,青州大学一年也就招400人左右,四年就是1600人,按照一人一年5000学费算。

一年加起来都不到1000万。

他真看不上这点学费。

‘青州大学基金会’的利息就覆盖了。

“徐先生这是打算吸引那些优秀的寒门学子啊。”

“呵呵,您说的没错。学校新建,又在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如果不给足够的优惠,也吸引不到优质的学生。

当然,免学费和奖学金只是我们的优惠之一。

我本人将担任荣誉校长,徐氏旗下所有的企业都会对‘青州大学’敞开,大学毕业生都将获得进入‘徐氏’旗下企业实习的机会。”

李光楠眼睛亮了起来。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对这一点感兴趣!”

徐氏旗下的企业众多,而且都是世界级的大公司。

汉华,全球顶级私募,跨国综合金融集团,每年的营收据说突破500亿美元。

鸿蒙,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和高科技公司。

泰华,世界级综合地产和零售集团。

康华,世界级的食品和饮料公司。

昆仑工业,国内顶尖,在全球拥有一定影响力的消费电子和高科技公司。

火炬集团,全国顶尖货车和工程机械公司。

这还是他知道的,像海力士、渣打、优尼科、京东方、中芯国际、Facebook、维旺迪等跟徐氏联系在一起,他不能确认真假的大公司就更多了。

即便是那些985高校,也不能保证所有毕业生都能进入这种级别的公司实习。

徐良一笑,“除了学生,学校大部分资金都将拿来招聘优秀教师,包括支持他们的研发。至于具体细则,还需要我们综合考察和商量后再决定。”

话落站起身,伸出右手。

“李先生,我希望您能加入学校跟我们共襄盛举。”

李光楠起身把手伸了过去。

“这是我的荣幸!”

他也不傻。

投入这么多钱,再加上这么多顶级大企业保驾护航,青州大学即便是私立,将来也一定会成为一所优质的顶级高校。

成为这样一所学校的校长,就意味着青史留名!

任何一个华夏的知识分子都拒绝不了这样的诱惑。

事实上徐良也是一样。

他创立‘青州大学’,除了回报家乡,给集团培养人才两个目的外,同样也希望能青史留名。

这是跟国外那些蓝血贵族学的。

什么‘洛克菲勒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等等。

只要这些大学不倒,大家就能永远记得它们的背后创始人。

除了国外,国内也有这种人。

比如遍布全国很多高校的‘逸夫楼’。

邵老六聪明啊,花小钱办大事不说,还分散了风险。

不管将来风云变幻,只要还有一栋‘逸夫楼’存在,大家就记得他邵老六。

徐良也准备这么干,不过他钱比较多,所以不准备建楼,而是多建几所大学。

老家一所,香江那边依托孤儿院再建一所。

等机会合适了,蜀中再建一所。

国外徐氏家族有机会也会投资建学。

所有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都会承徐家一分情。

时间久了,徐家在海外的根基就会越来越厚实。

听李光楠答应,徐良心里也松了口气。

虽然他还有几个备用人选,但李光楠是他看重的第一人选。

虽然在学术上和成就上,比他厉害的人有一大堆。

但这些人却没有管理经验。

所以,他算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老李是一位真正有爱国心,有理想和抱负,也有自己原则的科学家。

这一点最重要。

成为一个好校长的前提一定是责任心!

“李先生,目前‘青州大学’的校园还在建设中,我们租用了一个高中作为临时校区,计划明年夏季正式开始招生。

这段时间,请您牵头和已经成立的‘筹备委员会’,做好开学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教师招募。”

本来计划的是今年夏季招生,但终究因为时间过于仓促,在最后的时候放弃了。

“我会尽快赶去青州跟他们汇合。”李光楠道。

“我喜欢你的雷厉风行。对了,作为校长,你的年薪是100万华夏币。”

“100万?会不会太多了?”

“不会。我们的宗旨是:让有能力的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坚决杜绝‘搞研发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种离谱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