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陪跑专业户

带我去远方 坐望敬亭 3259 字 41分钟前

走下城楼,陶玉书回味着刚才的阅兵式,感叹道:“也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活到100周年阅兵的那天。”

林朝阳调侃道:“多养养生,问题不大。”

夫妻俩相视一笑。

热热闹闹的国庆阅兵结束,林朝阳接到了李小琳从沪上打来的电话。

听着李小琳所转达的巴金先生对自己新书的赞赏,林朝阳内心感激的同时又倍感荣幸,之后两人又聊到了小说的发表和稿酬问题。

《收获》是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刊。

按正常流程,林朝阳的新书第一卷可以发表在11月15日那一期杂志上。

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林朝阳的新书每一卷内容都比较多,四十余万字的内容远超《收获》的常规版面。

第二是林朝阳的新书足足有六卷内容,如果都以正刊来发表,对于《收获》来说也是个沉重的压力。

之前林朝阳和程永新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增刊、专号的形式来发表。

李小琳在电话里征询林朝阳的意见,最终确定了以书名为专号名,与《收获》正刊交叉发表。

即自12月15日起,每两个月发行一份专号刊载一卷新书,以一年为期,将林朝阳的新书全文发表。

这种做法打破了国内期刊界的常规,但这并非是林朝阳享受了特殊待遇,反而是《收获》占了林朝阳的便宜。

一部大长篇作品以如此形式发表,势必会极大的影响未来的出版销量,李小琳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谈完了发表事宜后,她又把话题转移到了稿酬问题上。

她知道林朝阳决定将新书交给《收获》,包括他上几本书都是优先给文学杂志发表,为的就是给日渐萧条的文学杂志们增加一点热度。

至于稿酬,林朝阳压根没在乎过。

但林朝阳不在乎,她却不能当不知道。

因此这次林朝阳的新书稿酬,她经过《收获》杂志社的内部沟通,最终按照今年6月起执行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给予了林朝阳一份版税合同。

“这回的新规出的正是时候,要不然我们还是只能按固定稿酬给你结算稿费,你太吃亏了。”李小琳愉快的说。

稿费的问题林朝阳确实没怎么在乎,但感受到李小琳的诚意,他还是表达几句感谢。

次日一家人国庆聚会,重点谈到了陶希文的婚事。

本来今年过年时,陶希文前往蓟县见了周梅父母,家里人对他的期许是今年国庆能把婚结了。

结果他和周梅俩人不知道怎么商量的,这大半年不仅没有安排双方家长见面,连结婚的事也没了动静,赵丽提起这事就上火。

“妈,以前我哥刚谈恋爱的时候你死活不同意,现在又催着人家结婚,可真是操碎了心。”

“吃你的饭!你哥比你强,至少还有个女朋友,你有什么?成天就知道跟你爸学,跟狐朋狗友混在一起!”

陶希武不怕死的调侃老母亲,引来了赵丽的怒斥,顺便把陶玉成也坑了进去。

陶玉成:……

“现在我的工作比较忙,周梅她也希望多提高提高自己,我们俩岁数又不大,不着急。”

赵丽的急躁与陶希文的稳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颇有一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滑稽感,林朝阳看着这样的场面心中难免感到好笑。

“不大?你今年周岁26,过了年就27了,虚28,眼看着奔30了。小周她年轻是不急,你不急能行吗?”

赵丽这年龄计算方式让林朝阳直呼好家伙,没这么个急法的!

“你公司忙不忙跟结婚有什么关系?再说了,小周她追求上进是怕咱们家嫌弃她,结了婚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女人似乎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自动进化出了催婚技能。

赵丽似乎是觉得今天家里人都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给陶希文以最大的压力,可惜陶希文却不吃她这一套。

等吃完了饭,他对林朝阳说:“大姑父,我有点事想跟您请教一下。”

然后他在赵丽不甘的眼神中跟林朝阳去了书房。

“是真有事找我,还是拿我打马虎眼啊?”

林朝阳端坐着,调侃了一句。

“真有事。”

“那说吧。”

陶希文没急着说话,而是打开了书房的电脑,登陆邮箱,给林朝阳展示了一封电子邮件。

林朝阳细细的阅读过后,大概明白了情况。

被美国在线收购以后,即时通讯软件巨头ICQ傍上了大腿,这两个月开始在多个国家进行维权,给涉嫌侵权的多个公司发送了律师函。

QQ除了名字,从头到尾都是陶希文一手打造的。

虽然前期有模仿ICQ的痕迹,但也仅限于模仿,在之后的迭代中几乎已经完全抹去了ICQ的影子,ICQ要维权也找不到QQ的身上。

不过国内其它几家以抄袭ICQ起家的软件就没那么幸运了,PICQ、CICQ、OICQ这几家均受到了美国在线发出的英文律师函。

在律师函中,ICQ声称他们已经向美国的地方法院状告这些公司的侵权行为,要求他们立即停止使用含有“ICQ”的域名,并将之归还给美国在线。

陶希文所展示的邮件内容,是他向美国的同学求证此事真伪。

而他之所以会这么做,则是因为两天前在QQ上的一次临时会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