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送别

在诺坎普球场亲眼见证了曼联的三冠王伟业这件事,陶希武跟着曼联大部队回到曼彻斯特,之后他拿到了两件由曼联所有球星签名的球衣,此行可谓圆满。

飞回燕京之后,他休息了一晚来到燕影厂的剪辑室。

剪辑师周新霞一见到他就埋怨道:“哎呦呦,可算是回来了!你还记得你有部电影呢?”

陶希武略带歉意的说道:“周老师您多担待,这回实在是机会难得。”

他说着话,送上了一个小礼物。

“您儿子不是喜欢足球吗?贝克汉姆的签名足球!”

1996年8月17日,在塞尔赫斯公园球场,贝克汉姆在曼联与温布尔顿的比赛中,打进了一粒惊世骇俗的超级远射,从此一球成名。

成为欧洲足坛的足球金童,名声远播海内外,国内也有不少他的忠实球迷。

周新霞儿子是不是贝克汉姆的球迷陶希武不知道,但他知道远在燕京的青春期小子收到一位由欧洲足球明星亲签的足球,将会是怎样的激动和高兴。

“贝克汉姆呐?”

周新霞的抱怨声被陶希武这个礼物给堵了回去,“哎呦呦,真是让你破费了。报纸我可都看了,你大姑那球队可真是创纪录了。三冠王呢,央视都报道了。”

陶希武的家庭情况在燕影厂不是什么秘密,何况周新霞已经跟他合作第二部作品了。

她一说起这个话题,陶希武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那可不!三冠王啊,五大联赛第一个三冠王,曼联今年绝对是统治级别的表现,什么拜仁、巴萨、阿森纳,根本不在话下。”

“您不在现场,比赛那天,哎呦喂……”

“诺坎普球场坐了整整10万人,10万人啊,我小时候看亚运会开幕式都没那么多人。那帮球迷一个个的……”

……

现场见证曼联的三冠王伟业,够陶希武吹嘘几年了。

他正跟周新霞神侃的时候,徐浩峰来了。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

陶希武顺手又把带来的另一个签名足球送给了徐浩峰,“这是谁的签名?”

“罗伊·基恩。”

“卧槽!”

徐浩峰惊叫了一声,就差给陶希武跪下了,抱着足球比抱着裸体美女都亲切,眼神中满是爱意,感觉他恨不得对着球撸一管。

欣赏过签名足球,徐浩峰又追问起了欧冠决赛的事。

这次陶希武去欧洲看球之前问过他和卢伟健去不去,两人都是球迷,对这个提议很动心,可很快就被现实给拍醒了。

这年头去一趟欧洲,光机票就得大几千块钱,去欧洲观赛算上食宿行的话两万块恐怕挡不住。

最关键的是欧冠决赛门票一票难求。

陶希武说要送两人两张票,但徐浩峰和卢伟健想了想后还是婉拒了,他们想也知道,陶希武送出的门票要是在黄牛手里,恐怕万把块钱都不止。

他们现在都毕业了,不是当年在学校的时候,知道不能总占陶希武的便宜。

去年《录像厅》赚了钱,陶希武给他们两人一人分了5万块,算是让他们赚到了出校门的第一桶金,也更让两人珍惜跟陶希武的关系。

听着陶希武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徐浩峰一脸心驰神往。

一旁的周新霞摇了摇头,实在想不通看个足球比赛而已,为什么能让这帮男人如此神魂颠倒,难道还能比女朋友好看?

几人说话间,又有人走进了剪辑室。

“韩厂!”周新霞问了声好。

韩三平冲他点了点头。

“韩厂长!”陶希武和徐浩峰也问了声好。

韩三平满脸和气,挂着笑容,“我还寻思过来看看你们片子的进度怎么样了,希武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儿刚回来。”

“嗯。现场看比赛情况感受很不一样吧?”

“哎呦,可说呢……”

陶希武闻听这话又被搔到了痒处,忍不住又情景再现了一回。

韩三平饶有兴致的听他讲完,在足球话题上聊了一会儿,才关心起新片的制作进度。

陶希武的上部片子赚了不少钱,林朝阳让他自己给自己当老板,希望他能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这次他开新片,燕影厂闻着味儿就贴上来了,给陶希武新片《道士下山》投资了50万。

韩三平出身于峨眉电影制片厂,94年调任燕影厂制片厂,这几年把燕影厂经营得有声有色。

燕影厂的投资当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向林氏影业示好,陶希武心里也清楚,他没有那种一定要凭借自己闯出一番天地的执拗,反倒是有些压力,怕新片没拍好,给姑姑丢了人。

聊了一阵新片,韩三平又看了几段新片的剪辑片段。

“现在说好与不好太早了,不过片子拍得很扎实,等上映以后报名个金鸡奖试试。”韩三平拍着陶希武的肩膀鼓励道。

“谢谢韩厂长。”

“客气什么,你这片子可是我们厂里今年的重点项目。”

给陶希武提供了相当高的情绪价值后,韩三平才离开。

6月16日,第53届美国戏剧托尼奖在纽约格什剧院举办。

托尼奖的全称安朵涅特·佩里百老汇戏剧奖,创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以来被视为美国话剧和音乐剧的最高奖项。

美版《父亲》三提三中,拿下了包括最佳话剧男主角、最佳话剧女配角、最佳话剧场景设计的三项大奖。

在历年托尼奖的评奖中,《父亲》的提名和获奖奖项都不是最多的,但却是少有的提名全中的作品,由此也可见这部作品在评委群体中所受到的认可。

揽下托尼奖三项大奖,也让《父亲》短暂的成为了媒体瞩目的焦点之一,起到了不俗的宣传效果,有利于今年演出季的票房。

颁奖前,乔治曾邀请林朝阳亲临托尼奖现场,却被林朝阳婉拒了。

《父亲》是他的小说改编不假,但到了评奖这阶段跟他关系就不大了,林朝阳没心思去凑这个热闹。

不过《父亲》在托尼奖后,却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国内媒体对于外国奖项的认可向来是非常重视的,话剧的影响力肯定是不如影视、体育这些领域。

但《父亲》毕竟是首个获得托尼奖的国内作品,属于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自然应该集中报道一番。

《父亲》获奖引发的舆论效应在文化界正经热闹了几天,托尼奖后一周,人艺方面还专门为《父亲》开了个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