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这个病症一无所知,到自己每天戴着老花眼镜,开始查资料,学习,这个连互联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老人,甚至开始看论坛,找同类,和有一样情况的家长沟通问题。
赵芳莲的确是找到了一些有相同情况的家长,但全都是异地的,根本没办法面对面沟通,因而也没有办法讨论在这个城市里,有没有什么好的资源,能够帮助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的情况。
好在他们第三次搬家,也是最后一次搬家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大姐。那个大姐是“星星守护者”的志愿者,知道了这件事,就把赵芳莲邀请进了他们的公益组织。
二十多个人的小团体,女性占多数。
创始人也是一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在帮助自己孩子的途中,又慢慢走上了帮助和联结其余所有孤独症孩子的道路。
团体里有些人知道了徐宁川的情况,还都告诉赵芳莲:“其实你家这个都算好的了。情绪稳定,智力还超常。实在不爱说话,不爱关注人,也就算了。我看现在年轻人什么宅男什么死宅的,也不爱说话不爱出门。就这样吧。你这么一把年纪了,也懒得折腾。”
还有人说:“要不你就把他当作哑巴。”
除了这一点,和一切刻板行为,低于常人的运动能力,徐宁川好像跟别的小孩也没有什么差别。
“不。”赵芳莲说,“我孙子不是哑巴。”
徐宁川要是哑巴,赵芳莲早就给他送特殊教育学校去了。毕竟这种生理上的问题不可逆转,徐宁川一辈子注定了就要用无声的方式生活。这是另外一种困境。
可徐宁川他不是哑巴!
他只是不想、不愿意、甚至可能不敢说话。
他的大脑决定了他的思维模式和别人不一样。但这不代表,他不能跟不一样的人沟通。赵芳莲不愿放弃,也不愿小川一辈子不出声。她知道,如果她现在退了一步,哪怕一小步,小川这辈子可能就彻底活在沉默里了。他的眼睛还在看这个世界,他的耳朵还能够听到声音,他应该,或者说至少应该拥有自己选择沉默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