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 靖安人有钱了

天气凉了以后,来垦荒的人开始少了,刘大双预先安排好的安置房还有几百套,这是他特意留下的。因为日俄战争一开始,还会有一个移民,大量的辽东居民将会向西北方向迁移,靖安是选择之一。

靖安城现在有八千多人了,其中四千多聚居在刘大双的安置区。这些人都是听了刘大双的歌谣后来的,图的就是个安逸,有屋住,有田租。来了以后还发现,去工厂做工也不错,每天都有五十到一百个铜板,比种田还挣钱。

十一月十一日这一天到了。

天刚蒙蒙亮,刘大双的工业园区外就已经有马车拉着粮食在等待了。

天亮以后,这车就多起来了,马车,牛车,驴车,人力车,大大小小把路塞满了。

靖安的人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这么大规模收粮的。今年是个小丰年,勤快点家庭都是打了成千上万斤的粮食。虽然开春刘家说过全部收购,这粮多了可不好说,万一人家不要了呢!所以,赶着大早过来卖粮。

刘大双见识过大型集会,怎么应付早有方案。

保安军全体出动维持秩序,新移民中挑选了一批人帮忙卸车、抽检、称重,学校两个先生负责记录开单,郭孝纯根据记录记帐支付粮款。

收粮工作每天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刚开始几天还有人担心卖不掉,过了几天后,没有人担心了,路上的车也没有那么多了。

二斤玉米一个铜板,十斤土豆一个铜板,大豆和小麦都是三个铜板一斤。这是刘大双定的收购价,基本上和江南富裕地区粮价相仿,比靖安往年价格略高,不管是种玉米的还是种土豆的,家里只要有几垧地的,每户都收入了十多吊,多的二三十吊的也有。

因为老百姓平时还是习惯了用铜钱,刘大双只能把银子换成铜钱。为了兑换铜钱,刘大双把洮南的几个银号都搬空了。

县城里比以前丰富了多的商品更是大大地刺激了靖安百姓的购买欲。

往年他们种再多的粮食也没用,因为没人来收购,市场上的商品也是只收钱不要粮食。

他们穷,买不起东西,只是因为手里没有钱,而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他们手里的粮食换不到钱。

现在,手里有钱了,压抑多年的欲望爆发了。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