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蓼内心明显不愿意送走猫,但是却害怕做出“永远”跟小猫在一起的行为或承诺。

提示:这应该是曾经有过心理创伤的人的举动。

因为人和社会关系造成的心理创伤应该会体现在方方面面,而苏天蓼只体现在与猫的事情上。苏天蓼自述是第一次养猫,所以不存在曾经与旧猫间发生的悲伤经历造成伤口。

问题的根源发掘进展困难,从治本的方面实在无从下手,张教授转而向治标的方向进攻,先解决体现出来的问题。

矫正苏天蓼的认知,将内心愿望和行为相统一,即留下小猫、不要送走小猫。

从苏天蓼刚刚的自述中,虽然是无自觉,但是大规模的装修、置办硬件、改造飞机、创立公司等等这些都是持续性影响十分深远的举措,特别是装修办公室的时候提到,有计划随着小猫的长大而二次装修。

苏天蓼本人内心已经默认了与小猫在一起的未来,只是出于暂未查明的原因无法主动踏出那一步。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就排除掉留下小猫以外的所有选项,让他表面被动实则心甘情愿地留下小猫。

虽然这个做法多少有些强硬,但是目前来看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了。

心中决定好治疗方案,张教授拿出专家的成熟气势主持谈话:“那我们尝试换个方向看一下问题,天蓼先生你想过如果,只是假设你最后真的将小猫送人了,我必须提醒你,他人很可能无法用你的标准对待照顾小猫……”

然而他话还未说完,就被苏天蓼斩钉截铁地否定了,“我不可能把仙珞送人的。”

?张教授一脑袋问号,不是,那咱们讨论了这么久是为了什么。

苏天蓼顿了顿,走到商谈室的窗前,打开窗,眺望着窗外的绿意,树梢上还有一只蹦蹦跳的黄绿色小鸟。

“我的确有过要将仙珞送人的想法,甚至曾经还物色过人选,送走后的定时探望计划也让人做了几个参考。不过也是之前的事了,在我的兽医朋友跟我说过之后,我就彻底打消这个念头了。”

“医生你知道吗,仙珞的品种——暹罗猫的特性。”

张教授配合地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