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念夏在现代就是父母宠爱、不愁吃喝的独生女,从来没有受过苦,更没有吃苦的意识,理所当然穿越过来后也不想吃苦受累。
或许在很多现代人看来,周念夏这种想法是没有自我、没有独立自强女性意识的,但周念夏却只觉得只要不损害他人利益,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并不重要。
若是这世父母没有能力养活她,她自然会尽自己的一份力,但既然有能力且也愿意宠着她,她也就坦然受着了。
显见的,周念夏和女主的生活朝截然相反的方向而去。
女主如前世一般,靠自己的辛苦劳作过上了好的生活;周念夏则依旧靠着父母过活。一边生活富足却辛苦,一边生活条件一般却也平安喜乐。
两人生成长经历的不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生活观念,因此在这一世也由此走上了不同的成长道路。
或许谈不上对与错,但每个人都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至于结果好坏、是否值得,或许若干年后再回忆起来才能评判吧。
时间的缓缓流逝给周家四房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大房趁着两个儿子年级还小,送了两个儿子去镇上当了学徒、待过几年学成出师,大房的未来也就不愁了;
二房靠着摆摊过上了好生活,一跃成为了周家四房中过的最好的一房,却也是挣得辛苦钱;
三房倒是一如既往的偷懒,日子过得越来越差,但儿女还小,因此倒是心大,只要吃得饱就不发愁;
四房则是在分家后,藉着周父助教的身份,把两个儿子安排进了学堂,开始了正式的求学生涯。周父已与周母商量好,明年再考最后一次,若是再考不中举人,以后就死了科考的这份心,一心供两个儿子读书。
如此一来,周父更为珍惜这最后一年的赶考,日日读书到半夜、全力以赴,免得自己日后后悔。对此,周念夏和周母都颇为担心,却也不好劝什么。
四房人的生活都渐渐上了正轨,周家爷奶一旁看着,也放下了提着的心。
虽说分家的事伤了老两口的心,但做父母的,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哪里有不担心的。
见到这些变化,周家村里的风向也渐渐变了,都说周家这家分的好,四房日子都过得越来越好。村民们尤其羡慕二房摆摊挣得丰厚钱财,毕竟大家都看得到、周家二房也没有掩饰过生活条件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