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赵县令不理睬她,他虽未能从小饱读诗书,可也为官几年,一些门道还是能看出来的,这事有蹊跷,雉娘不可能与董庆山相约,那岳母又肯定孙子是去见雉娘,按推测,就知此事是董氏从中捣鬼,目的就是让雉娘嫁给她的侄子。

雉娘虽是庶出,可自小乖巧惹人疼,他再如何昏头,也不可能让她嫁给董庆山那个败类。

他冷冷地斜着董氏,从她身边借过,董氏的手僵在空中,脸色扭曲。

赵县令背着手在院子里来回转了几圈,董氏是他早年还在乡间务农时所娶,那时候家贫如洗,上有瘫母老父,为了替母治病,年幼的妹妹卖身为奴,可人贱粮贵,妹妹卖身的银子很快花完,他又要干活,还要照顾家中的父母,力不从心,所以一心想娶个能干的媳妇来操持家务。

恰巧临村有一位董大姐,闺名大梅,听说壮比男子,因其生得丑,都年过二十还嫁不出去,他派了媒婆去打听,得知那董家不要彩礼,牙齿一咬,将她娶进门。

董氏果然是干活的好手,自她嫁进来后,除了容貌不太让人满意以外,其它的倒也挑不出错,家里地里的活都能上手,父亲在世时对她很满意,没过两年就生下长子。

慢慢家中境况渐有好转,至少能勉强温饱,几年后,妹妹托人带信回来,还捎来一些银子,日子终于好过起来。

原来妹妹辗转被卖入高门后,她的主子入了祝王府,成为侧妃,全家人都很欢喜,用妹妹捎回来的银子,家中置买田地,渐渐富起来,巩氏就是那时候遇上的。

后来祝王登基,祝王妃早逝,侧妃因育有皇长子,册封为皇后。

妹妹也成为皇后身边的第一女官,特意写信回来让他读书,他大字不识一个,哪里是读书的料,可妹妹言之凿凿,道只要他肯进考场,必能中举,果不其然,他请了夫子,认真识字,竟然一路从府试,院试到乡试,考中举人。

接下来便是做梦都没有想过的,他被人举荐成为县丞,然后升为县令。

赵家之所有发家,全部都是妹妹的功劳,他深知自己的底子,若不是妹妹派人从中使计,自己哪里可能中举,连最开始的县试都过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