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页

郝东海觉得这批人和蔡晴最大的不同在于,蔡晴从不会自命不凡,觉得自己是沧海遗珠,只不过一直没机会发光闪亮。

这似乎是国人的特性,农民看到今年大葱价钱贵,明年清一色的大葱,然后市场上供大于求,大葱就不值钱了。

家长们看到蔡晴拿到大满贯冠军,奖金代言赚的是盆满钵满,一时间也都是眼馋,恨不得拔苗助长让自家孩子一下子就成才。更有一窝蜂的送孩子去打网球,可是却不知道自家孩子喜不喜欢,适合不适合,家庭经济状况又是否能够予以支持。

趋利固然是人之常情,可是人要脖子上面那玩意干什么的,得思考啊!

郝东海也是头疼,老赵回到省队后就一门心思抓小球员,说蔡晴能顶个几年,可是不能让蔡晴一直撑下去啊,总是得有人接班。

所以梯队建设不能丢,这不现在还在各地跑着,说是要去找有天赋的小球员。

有天赋的球员固然有,能打下来的又有几个呢?

郝东海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好办法,他觉得这跟大海捞针没什么区别。

“我听说你在五环那边弄了个俱乐部,有没有打算弄一批小孩子教教啊?”郝东海其实是动了心思的,人情社会哪里都少不了各种关系,既然有蔡晴这么个冠军选手在,为什么不用呢?

有人脉不用那是傻子!

“嗯,我有这么个想法,到时候您可以从省里找一批想要试训的小孩子送过去,最好参照夏令营的模式,回头我会在那里留几个教练,或者请一些球员来。”

这次日本行还有当初东京站的比赛其实都给蔡晴不小的感触,日本人在偶像带动方面做的还是相当到位的,如果他们也尝试着这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