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茂不傻,自是知道该怎么选。

“不到十个时辰。便是本官愿意配合,安置数万之众,少不得需要人手去督办此事。纵然整个府衙倾巢而出,不过数百人,人手远远不够。一时之间,去哪里抽调出那么多人手?”

唐时茂乃是淳安知府,只要他同意,这件事也便成功了大半。

谢瑾白缓缓勾唇,“唐知府没有多余的人手,可有一个人有。”

不但有,而且人手保够。

“谁?”

“谁?”

唐时茂同萧吟二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宁王。”

谢瑾白也没有同二人兜圈子,直接揭晓谜底。

唐时茂眼睛一亮。

是了,按照东起国律法,地方藩王可养蓄私兵,虽说按照法制,规模不可超过三千,可天高皇帝远的,朝廷也不可能逐员点查王府私兵,只要规模不要超过万人以上,大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几千宁王私兵,加上地方衙役,应该是够了。

萧吟并没有那么乐观,他眉头微微拧起,“可我们该如何说服宁王借出私兵?”

唐时茂一听,顿时也犯难了。

是啊,说服富户、要员腾出别庄供百姓避难尚且只需承诺减免部分今年秋税,宁王不缺银子,也无需吃官府面子,他们又该以何种理由说服宁王?

“他会借的。”

谢瑾白唇角勾笑。

唐时茂同萧吟同时面露困惑。

不过谢瑾白也没有具体说他会用什么办法说服宁王,他们也便不再追问。

唐时茂点了点头,“既是如此,那说服宁王之事就交由谢巡按了。事不宜迟,老夫这就传消息下去,通知各部门派人员督促百姓携带衣物、干粮自行前往山上各大庙宇,道观,务必赶在明日凌晨前转移城郊以及城中百姓。”

“都水司那边就由我去负责传话,通知同僚提前做好准备,一起帮忙动员、转移城中百姓。”

“不仅如此,唐知府同萧监丞最好也提前知会家人一声,让你们的家人也提前做好准备。”

谢瑾白提醒道。萧吟家就住在淳河河边,即便是不用谢瑾白提醒,他也会提前安排家人转移,倒是唐时茂听说要他也做好准备,颇为诧异地道,“谢巡按的意思是,届时便是连知府府衙都有可能会被淹及么?”

要知道,知府府衙可是城中除却护城墙以外,最为高大、牢固的建筑了。

若是知府府衙都保不住,那这城中还有安全的地方么?

唐时茂这个问题,倒是令谢瑾白不由好奇,前世他是因为公明观察驿站的驿马忽然躁动不安,天上天鸟飞疾,狗吠不止,恐有灾祸降临,最后卜算,得出立在东方,故而去了驿站附近的山寺,方才躲过一劫。

不知前世唐未眠以及唐时茂一家又是如何逃出升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