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气之下,撸了兵部大半官员的职,把龙密叫回来走马上任,以前是暂代兵部侍郎,现在直接把“暂代”二字去掉了。

皇帝以前对皇贵妃和二皇子心存爱惜,就算知道母子二人做小动作,只要不是大问题,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这次的事情关乎国运,皇帝忍无可忍。

二皇子一系山雨欲来风满楼。

朝廷里百官嗅到气味,不久,便有人弹劾二皇子的亲信贪赃枉法,由此牵扯出一堆肮脏东西。

皇帝怒上加怒。

太子如今离京抗敌,生死不知,朝堂上的攻讦自然与他无关,一切都是二皇子咎由自取。由于太子离京,二皇子甚至都无法说是太子在幕后指使,越是抹黑太子,皇帝越是生气。

皇帝想到爱子在边关抗敌,二皇子却缩在后面搞窝里斗,便对二皇子十分失望,在朝堂上骂二皇子鼠目寸光,难堪大任,并直接封他为靖王,发到沧州,非召不得回京。

二皇子趴在朝堂里哭出声。

皇帝却没有一丝回心转意。

皇贵妃听到消息,直接晕了过去。

此事不过几天,边关传来大捷的消息。

燕云关大禹大败北戎,杀敌三万。

朝廷和百姓听到这个消息,欢天喜地。有些百姓直接放起了鞭炮,百官们更是拼命地拍太子马屁。

在所有人心中,太子不止文治武功,还有为国捐躯的勇气,这样的储君千年一遇!

太子的储君地位,坚不可摧。

伴随着太子的名声大噪,戚司的名声也跟着鹊起。

他带五百人冲到万军中抢夺西洋炮的事迹,被百姓们津津乐道。汴京的百姓们已经做好了各种吃食,准备等戚将军回京,便送他好吃的。大户人家已经想着如何把女儿嫁给他,后来听说戚司好男人,便又觉得,把儿子嫁过去也不是不可以……

在人人盼望太子和戚将军回京之时,远在边关的戚司发现,自己的肚子又大了一圈。

第69章

从汴京到燕云关, 戚司已经察觉自己的肚子开始慢慢变大,不过因为军情紧急,他便没有对任何人说。

快速的生长速度, 正应了宋太医的话——长得快的便是恶瘤。

宋太医还说过, 曾经有个得恶瘤的病人,几个月便腹大如鼓。

戚司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自己的肚子和宋太医所说的恶瘤症状一模一样。

或许早有心理准备,戚司并没有特别难过, 反而生出“果然如此”的感慨来。

白捡的人生哪有那么容易,还好战争已经结束,就算自己挂了,也不会影响大局。

想起刚穿越来时害怕打战, 到如今主动请缨, 上过几次战场,戚司回首往事,脸上浮现一抹淡笑。

人啊, 都会变的。

能来此世一遭,也不枉此生。

戚司站在城楼上望着下方。

士兵们三三两两地打扫战场, 将北戎士兵的尸体堆积起来烧掉,又重新布置陷阱和绊马索。

原本大胜后应该庆祝, 顾成武却并没有放松警惕, 燕云关依旧是战备状态。

北戎如果卷土重来,势必又是一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