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页

民以食为天,目前国内百分之八十都是农业人口。只有应地制宜地提高效率,才能将农民从辛苦劳作中解放出来, 促进人口流通和经济发展。

“现在问题在于缺乏电动装置,如果有电的话, 其实就简单了, 下面的轮滑好解决。”

根生叔叔看着院子里头的打稻机, 摇摇头:“那个不合适,柴油机太重而且耗油也不划算。”

他是种田的老把式, 总得考虑操作的成本问题。

一亩地原本挣钱就不多,再增加投入的话,就不划算了。

林蕊的目光无意识扫过走廊下的自行车,顿时眼前一亮。她突然间想起电动自行车, 电动车好像都安装了电瓶。她记得还有人专门偷电瓶卖呢。

“蓄电池,用蓄电池!”

她连比带划地给众人描述,既然电瓶车充一次电就能骑上二三十公里,那靠这种蓄电池作为助力装置, 一次性收割十亩田不成问题吧。

林父听了点头笑:“这主意不错, 可以操作。这样的话,以后打稻机上面也能用这个代替柴油机, 环保节能还省钱。”

柴油的价格也不低,而且柴油机笨重, 没壮劳力根本难以运到田头。

然而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势必有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更多的工作机会。留守在乡间的老人孩子以及妇女需要更轻便的辅助农具。

蓄电池作为推力装置,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具体蓄电瓶要怎么弄,那就跟林蕊没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