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页

若是其他的父母可能还会有别的反应,但是宁桦父母在关于在“如何处理和孩子相处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极度小心谨慎了。

他们对自己的事业问心无愧,唯一亏欠的就是儿子了,虽然儿子衣食无忧,物质生活绝对优越,还有不少额外政策好处,他们也能偶尔通迅,但是毕竟这么多年没有和儿子在一起。

可以说,宁桦的生活中并没有他们的痕迹。

关于这一点会造成的后果,他们科研所内部都有专门的心理研究课程和书籍让他们闲暇休息的时候好好研读。

别的不说,关于重聚亲人的陌生感,以及领地入侵的排斥感,就是他们回家后需要面对的一大课题。

人类无论进化多少年都带着一种属于动物的本能,就是对自我领地的捍卫,陌生人进入你的领地,都会引起一定程度上的反感和驱逐性。

要不怎么新婚半年内的离婚率那么高呢,不仅仅是生活习惯的冲突,还有那种属于动物的本能。

宁桦父母回家的时候,虽然用“回”这个字,但是实际上是他们在插入宁桦已经习惯的生活,尽管他们是血脉至亲。

单位里有类似家庭矛盾的同事以及前辈可一点不少,前车之鉴一打打的,他们不得不提起精神。

值得欣慰的是,儿子没有长歪,儿子没有叛逆,儿子很孝顺,儿子很爱他们,儿子一切都好……

好到他们更愧疚更心酸了。

在得知儿子有“男友”后,他们很想豪迈的对宁桦说“你喜欢什么样的人,爸妈都支持你”,但是又真的是生怕儿子遇人不淑。

幸好,儿婿很帅,儿婿很有钱,儿婿人品不错,儿婿很有能耐,儿婿眼里都是儿子……

为什么是儿婿而不是儿媳?

恩……直觉吧。

儿子是“太好”的,儿婿是“太好”的。他们作为父母完全帮不上任何的忙,反而处于拖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