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况钟,盛三娘也笑了:“只可惜我们况知府没有一个猫老爷,若是猫老爷肯迁居苏州府,况知府会很高兴的。”
“那马知府可就要不高兴咯。”那僧袍大夫笑道,“娘子们准备准备,百姓们都聚过来了,再过一盏茶我们就要开门了。”
府衙的衙役们在几位锦衣卫的带领下,已经在安置所之外设好了排队的路障,确保义诊不会发生任何的意外。
这边义诊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另一边义学也谈了起来。
马仪出面约了杭州府几个书院的院长到府衙面谈,这几位院长有辞官回乡的大儒,亦有久考不中的知名隐士。
他们听了顾长安的话,都敛下了笑容。
还一会儿才有人道:“猫老爷你是没上过学堂的,许是不清楚。这读书时间如此要紧,哪里会有学子愿意去给乡野村夫们授课?”
有人开口,立刻就有人接上:“那些乡野村夫也未必会愿意学。去授课,初时还好,时日渐久,恐不会有人去。更别说学子们自己都还是学生,哪里够格给人授课?”
“论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给人授课,便是一个全面梳理自身所学的机会。诸位都是夫子,应当会有所体悟。”顾长安慢条斯理地说,“我原想着,也只是弄一个扫盲班,让百姓们学会几个字,好能与家人写写书信,无需治国之才,这也就不需要什么大人物来教。”
几位院长不由得对视一眼:“若只是扫盲识字,学子们倒也确实能胜任。只是这……这想法虽好,可无端占用他们的时间,大抵无人能应。”
“这也没什么难的。”顾长安道,“若是有人愿意,每周去一次,一月四回,便能来我这里领一两银子。”
“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