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美脆爽的口感得到了一句[天下至鲜]的评语,经由太子授意,这个消息只眨眼间都传遍了整个西平郡。
没过多久,安江县竹荪成为了御供之物,风头渐起后名声大燥。
都不用宣传,络绎不绝的文人雅士打着“君子如竹,当食竹。”的旗号蜂拥而至。
街上的酒楼饭馆纷纷开始下村收购竹荪干,百姓们赚到了不少银子,当然就不满足于每年只能采摘到这么点有限的野生竹荪。
无数的种植竹荪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很快,安江县城几乎有大半的村子都依靠竹荪竹笋种植赚钱。
而小半部分则是依靠其村子的风景,搞起了客栈和本土菜馆的买卖。
这两年,无论安江县城出产多少竹荪都供不应求,若不是倪佚担忧产能过剩阻止了百姓们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估计县城的所有农田都会变成棚子。
百姓们对倪佚的话言听计从,有了多余银钱和时间后,他们就学起了县城,几乎每个村里现在都有了所学堂,不农忙的时候就自己买了石子回去修路。
“今年的县试人数比前年多了一倍!”倪佚笑笑。
这两年半,安江县最大的变化不光是肉眼能看到的富裕,而是百姓们对新鲜事物的态度改变。
他们从潜意识里已经认为学问就能改变命运,这其中指的不仅仅是科考入仕,还有见识的增长。
只要有了见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整个家庭的命运。
至于其他一些零碎方面的改变,倪佚没有提起,只环顾了圈人后疑惑问道:“陈杨呢?”
“我派人送回村去了,想必陈家长辈也甚是挂念孩子。”倪震接话。
“确实应该让他回去看看!”倪佚沉吟,只浅浅叹了口气。
陈老头年前忽得急病,才半年光景,人已经病得下不来床,倪佚前去探望过,发现已到了药石无灵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