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禾儿为朴素大方, 不施粉黛,正式场合穿着白衬衫和西装裤,绑着低马尾,连首饰都没有, 手腕上一块表。

但任谁瞧一过去,就是那张脸, 艳若桃李, 不像做学术的人。

偏偏她就是, 知道这就是提点, 客气地自我介绍后,挪出点位置给高明。

他看着也没有学术的样子, 穿身黑不黑蓝不蓝的西装,连领带都齐整,长得高, 五官深,腰板正,看上去就挺一丝不苟, 沉默寡言,像哪个实验室出来的,也不像学经济的人。

但就这两个乍看跟经济不搭嘎的人,是张大山晚年收的两个弟子。

他是改革开放后回国任教,名义上的学生当然很多,但能得此待遇的亲传弟子恐怕没几个,大家都跟着打听他们在哪个研究中心。

等一听是出来干个体,表情都有那么些说不好。

倒是张大山挺得意的,说:“不错,经济就是要这样才能繁荣发展,各单位可不缺人才啦。”

他向来是大力倡导私营经济发展,对打破国营企业独大的僵局声音最大。

在场的人当然不会驳他的面子,才坐下来要吃饭,就盘问起禾儿和高明一些行业内的事情。

论起这些,他们可不会少话讲,禾儿是侃侃而谈培训班的创立和经营,就是余光里总留意着老师的表情,心想今天的成绩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倒是有位参会人员提出说:“老师是教书育人,可不是为挣钱的。”

言语之间不是太赞同。

禾儿做过万全准备,深知理不辩不明,语气上还是稍微平淡,不想显得像在大声反驳谁一样,说:“沪市现在普通高中老师的工资是七八十,即使是首都大学,普通教职工工资才一百。这个数不算少,但对大部分来说,要是愿意到外头去,是绝对挣得到更多的。放弃更高的工资选择教书育人,本本身就是品格,我认为更高的工资都是值得的。大家都是人,活着就要花钱,这和从事什么职业没关系,一个人不仅是自己,还有家庭,一味强调奉献精神,而不给予应有的待遇,只会使行业更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