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彬回信也简单,说他们这里的经验可以供宿勤郡这边参考,如果真要写的话,应该收集十几个焦家人的经验,那样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会流芳百世。
是的,纪彬用了流芳百世这四个字。
但著书这种大事,写的还不是胭脂银粉话本,而是专业的农业书籍,用流芳百世来说,只怕都轻了。
焦家若是真的能做出这样的书,只怕在汴京也有一席之地,再也不会受人胁迫。
可这事定然要低调的,做不成之前不能乱讲。
焦农人有这个想法,一个是觉得教导各家种棉花的时候多有不便,另一个是觉得,再过几年这种棉技术也是瞒不住的,写不写书,其实差不多。
可真写成了,只会对焦家有利。
若是在起个《焦氏种棉》,这样的名字,那效果更好。
反正焦农人那边还在等回信,纪彬这边只管收棉花就好。
真开始收棉花,纪彬才知道里面的辛苦,他雇了二十个人来摘棉,每天早上太阳起来摘一遍,傍晚摘一遍,尽量不让刚张开花朵的棉花上有露水,否则都是影响棉花质量的原因。
纪彬还隐约记得,一定要在雨天来之前把棉花收完,不然这雨水一下,棉花就完蛋了。
所以摘棉的事,重之又重。
一听纪大哥这样说,引娘都有些想帮忙了。
但她袖子还没挽起来,就被纪彬拉过去,笑着道:“你去做什么?回头手指再受伤了。”
引娘立刻摇头:“不会的,我在娘家也做过农活啊。”
纪彬却不停,捏住她手腕,开口道:“你看你的手,现在还能做农活吗?”
平日里各种擦脸油擦手油养着,引娘的手早就嫩的跟豆腐一般,平日里最累的活就是打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