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纪家私塾像小学,接受启蒙教育。
而荆高庄则是初中。
孩子们再厉害点,年纪再大点就去邑伊县县学上高中。
不知道为什么,这种即视感越来越强了。
纪彬摇摇头,不管怎么样,现在私塾终于办起来,也是好事一件。
等私塾运转正常,纪彬算了算钱,年后又投进去一百八十两左右。
办学果然好贵。
不过以后只要负担万秀才的薪酬跟日常就好,要出的钱也不会太多了。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三月二十。
时间过得还真快。
去年的事好像还在眼前,但这一年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
在去年这个时候,谁会想到他们纪滦村也会有私塾呢,现在不少人走到外面,都为自己村子有私塾而自豪。
万秀才也渐渐适应当夫子的生活,甚至觉得这里比在县城好。
他们夫妇俩就住在私塾后面的院子里,吃喝用度全是东家纪彬提供,每日教三个时辰的课,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
宣家三姐有事的时候在私塾帮忙,没事就去刺绣坊喝茶聊天做绣活。
而且她爹就在后面做活,引娘更是娘家人,她还是秀才娘子。
在这里的日子可比县城要松快。
以前她还以住在县城为荣,现在倒是换了个心态。
知道私塾没事,纪彬也把视线挪开,再次去他家新买的良田里看看。
他还没回来的时候,引娘就雇人开荒翻土地了,这些土地长时间没人种,肯定是要犁几遍松松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