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万秀才的娘也很是放心,回邑伊县的时候还吩咐宣家三姐,要好好照顾万秀才。
这个架子摆的让宣家三姐有点难堪,不过大家都没怎么在意,毕竟知道万秀才的娘是什么人。
她这次回邑伊县,肯定跟之前不同,说不定还拽起来了。
这些都是小事,纪彬关注的,是夫子都来了,这私塾也要开业了吧。
万秀才早就准备好了,随时都能开始讲课。
但招生却要费些时间。
而且怎么收费,怎么给万秀才月钱,这都要定下来。
如果是其他私塾,一般都是秀才自己办的,就跟荆夫子那种,束脩直接给夫子。
但纪彬这里不同,私塾是他的,万秀才只是他请来坐馆教书,这钱就要另外算了。
可纪彬没打算用私塾盈利,原本成立之初,就是方便刺绣坊,酿酒坊的伙计们家小孩读书的。
毕竟在没说建私塾之前,大家都把孩子往荆高庄那边送,一口气送了十二个过去,之后陆陆续续又去了五六个。
那边夫子还没说什么,荆高庄本地的庄户肯定是不高兴的。
这也好理解,突然去了十几个外乡人,难免会有矛盾,而且也会分走夫子的精力。
现在纪滦村开私塾,也能缓解这些压力。
纪彬家的刺绣坊还在荆高庄买丝线买布料,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要对荆高庄的人客气的。
但现在要紧的是,要定下万秀才所得的束脩。
纪彬也问过其他地方的价格。
一般来讲,同样是教书,夫子所得的银钱,跟他自身水平名气也有关系。
名气高些的,只教孩童读书,能年薪三千两,名气次些的,也能有个几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