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三年,他参加了会考,参加了乡试,最终去了京城。
可都在京城那一关被拦下来。
如果说永义九年之后,还有人过来关切,到去年的时候,已经无人问津了。
倒是王知县安慰了几句,说科举落榜是常态,考上了才是稀奇,让他潜心读书。
南军国的科举制度跟纪彬那个时空的不同,在科举制度完善的朝代,一般来说先是县考成为秀才。
然后通过秋闱的乡试成为举人,举人之后再去京城参加春闱成为贡士。
当然了,每朝每代都不太一样,这里只是举个简单的例子。
万秀才早在九年前就中了秀才,甚至能通过春安城跟宿勤郡的会考跟乡试,但这也只是让他有资格参加京城的春闱而已。
过了春闱,才能成为南军国的举人。
有人说他们宿勤郡读书人少,所以才能让万秀才通过那些考试有资格去京城去汴京。
但到了汴京那边,要跟中原的读书人,江浙的读书人,还有齐鲁的读书人,一起竞争,所以就落了下风。
不管怎么样吧,在众人眼里,那就是考了九年没考上。
前几年还好些,不少人对万秀才还抱有希望,但去年考试没成,则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万家一族竟然开始冷嘲热讽,当然了,不是明面说的,毕竟他还是个秀才。
但在背后那些话,就不堪入耳了。
所以在宣三姐的提议下,让万秀才去六妹夫的杂货店做账房,万秀才也是犹豫几天就同意了。
原本他对宣家人并不热络,可没想到自己春闱失利后,对自己最好的,竟然还是宣家人。
但最没想到的是,六妹夫竟然想开私塾,还请他去教学。
这对一个秀才来说,已经是极好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