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荣平闻言,一撩裙子,单膝跪下:“晚辈荣平见过孙老前辈。”

这个朴实无华的老人就是宫廷御厨孙喜善,他因年事已高而被帝王恩准归乡。因为侍奉宫廷,心里只有厨艺,所以一辈子无儿无女,现在依靠侄子过活。荣平简单讲述了自己的来历,紧跟着就抛出了目的,她这次来,是拜师的。

然而,原本和颜悦色的老人听到拜师两个字便没了好脸,一甩袖子赶她走人。荣平大觉意外,却也没有放弃,她就在老人隔壁租赁了一间房子住下,白日里到老人这里洒扫庭院,洗衣洗碗,晚上用艾草熏逐蚊蝇,老人不为所动,她也没有轻言放弃,为了不使光阴虚度,她还买了些食材,练习刀工。

荣平有早年的一些庖厨底子在,基本的刀法不在话下,把土豆萝卜切成粗细均匀的丝也难不倒她,她的问题在于不耐劳苦,力量不足,大些的锅都掂不动,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她在铁锅里放了绿豆,练习掂锅,一练就是一个时辰,胳膊酸痛的吃饭都提不起筷子。但这个训练见效很快,过了几日,她就能掂着铁锅挥舞自如,腕力能劈动大棒骨。

这日天阴,荣平正点着灯练习花刀,忽然听到隔壁传来痛苦的呻*吟声,她立即提着菜刀跑过去,却发现老人正团在床上来回翻滚,她急忙丢了菜刀上前去看。老人的手臂关节,肌肉,筋脉仿佛都拘挛到了一起,手臂手腕手指关节都已经变形。

“这是热痹啊。”

荣平脑子里忽然冒出这个词汇,她有点意外,我怎么会知道这个医学名词呢?然而接下来就有相应知识自动浮现在了她的脑海,甚至于她的手已主动伸出去,用力揉搓按摩老人的胳膊,将其舒展开,随后极为熟练的搭腕诊脉。

“关节红肿,疼痛剧烈,筋脉拘急,阴雨天以及夜里加重,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

老人此刻疼痛难忍,也顾不得摆脸子,一迭声的叫道:“箱子里有药膏,箱子里有药膏。”

荣平急忙开箱取药,可她习惯性一嗅,发现不对,“孙爷爷,您这不是风湿寒证,不宜用热药,反而应该清毒败火。”

她四下看看,发现并没有可以使用的银针金针,于是便用力按压他曲池,尺泽,手三里,阳关,合谷等穴位。老人肌肉痉挛无比坚硬,幸而荣平最近苦练手上功夫,下手的力度绝对够用。

等到荣平红胀着脸,额头微汗,老人的疼痛才算缓解下来,他不再哀嚎,满怀感激的道谢,荣平却顾不得休息,又立即上街买了自己配的一料药,犀角汤混合白虎汤。鳖甲水牛角,银华藤,地龙,怀牛膝,桑寄生,乳香,茅根,生地,虎杖……配伍合理,样样对症。

因为银针缓解疼痛的奇效,老人现在对荣平已经极为信赖,瞧着荣平把药熬好,也不用催,自己主动喝了下去,结果当天晚上便睡了个好觉。

次日一早,荣平又来看他,继续为施针,“您一开始按照治疗风寒痹症的法子来没有问题,但是没有止住,疾病转深,所谓风寒湿痹蕴久化热就是如此,一个疗程后,改吃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便可望痊愈。连翘清热,赤小豆桑白皮去湿,杏仁利气,炙甘草大栆安中,您多年靠近伙房,养成了易热易渴体质,所以可以再放些石膏滑石。”

她不仅说到了,而且也做到了,还专门买了一套针具,每日定时过来给老人扎针,还找了艾叶艾绒过来,艾叶煮水冲洗,艾绒混在暖炉里熏蒸,眼见得老人一天天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