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是像刘子曦这种村子里的人,那就是一辈子跟读书无缘了,毕竟都是种庄稼的人,看天吃饭的,这不去年大旱,整个村子里的人都不好过,现如今,都是勒紧裤腰带的过日子。
饭尚且吃不饱呢,如何会去让女人读书呢,谁都知道对于他们来说读书是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若是得了读书的机会,更是加倍努力,可偏偏刘子曦的弟弟十个没心思读书还想要读书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懒啊,要知道像他的这个年纪,要么是在地里帮父母种庄稼了,要么就是去读书,只有读书才不用种地,干农活。
于是刘子曦的弟弟刘狗蛋,一合计便跟他娘说,自己想读书,要考功名,要让家里人享福,不用在靠天吃饭,以后也要过上好日子。
刘翠花一听直接就乐了,连忙夸自己的儿子有出息,有志向,要知道刘父根本没有让儿子读书的想法,在他看来读书那都是有钱人读的,像他们这种靠天吃饭的人,想要供出一个读书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毕竟一人读书,拖累全家那可是有例子的。
他们杏花村百年才能出个秀才,更不要说举人了,听村中的老人说他们村里只有秀才,还没出过举人呢。
秀才,说得好听一点也算是有功名在身的,可那有什么用呢,又比不上举人可以发家致富,要是家境不好,还不是个穷酸秀才吗?要不怎么说穷秀才,富举人呢?
他们杏花村也就出了一个秀才,是陈家的二小子,可他也只是个穷酸秀才罢了,毕竟他一人读书,整个家里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
开始听刘翠华说让儿子狗蛋去读书,刘父那是十分不愿意的,只觉得浪费银子,一点用也没有,后来还是架不住刘翠华在家里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才答应了。
想着现在送狗蛋去村里读书认字,认几个字总归是好的,将来不会轻易被骗,再不济还可以县里找分差事,不用靠天吃饭也是好的。
要知道村里读书容易,送到村里的学塾就行了,银子一年半两,平时过节给先生送孝敬也不多,要是到了县里读书一年没个三两银子是断断不成的。
每年光给的孝敬也不少,左右现在村里读书也不用买书,只是认字,花费不了多少,说不定过不了多久狗蛋还真的能考上功名呢,这么一想,在加上也就只有这一个儿子将来还得靠他,于是心一横答应了。
想到这些,刘子曦微微一愣,连忙收拾好碗筷,准备喂鸡,喂猪,然后去后山割猪草,在准备午饭,给刘父,刘母送到地里。
要说这刘翠花啊,是人前一副脸,人后一副脸,人前对刘子曦那是笑嘻嘻的,刚才送饭过去,不停地称赞她能干。
人后吗那就是基本上能干的活都让她干,如果不是村里没有小姑娘出来种地,只是在家里做些洒扫的活,她是绝对不会让刘子曦在家里干哪些轻松的。
在她眼里刘子曦不过是个女儿,也不是她亲生的,左右只是个继女罢了,大姑娘迟早是要嫁人的,迟早也是人家家里的人,没必要对她有多好。
这不除了种地,她什么也不干。全部让刘子曦干。
还美名其曰的锻炼她,现在不会干这些家务,以后可是要嫁人的,什么都不会干可怎么办啊,岂不是要被婆家嫌弃死啊,万一因为懒被休了,那可更让人笑话了。
在刘父的眼里,刘子曦完全就是个赔钱货,她娘因为生她难产伤了身体,在她出生没有几年就去世了,刘父随后不过一年就娶了刘翠华做填房,没过多久就给他生了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