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夜里李琳琅在算账,整理资料时翻出了当初和韩祁签下的“合约”。

“韩祁,若考不上武举,你就欠我白银千两。”

李琳琅握着那份合约,在灯下瞧着美滋滋道。

“……”,韩祁很后悔,他当初是怎么想的签下这么一份不平等条约。

李琳琅将合约收好,用手撑着下巴,歪头看向韩祁,眨巴着眼睛问道:“你有几成把握能考上?”

韩祁盯着烛火打了个哈欠:“……两三成。”

李琳琅的笑容僵在脸上,她道:“我发现你有个优点,还,蛮有自知之明的。”

边说着,李琳琅噼里啪啦的打起算盘来。

韩祁干咳几声,一时不知这是夸还是损。

紧接着李琳琅抬眼望过来,晶莹的眸子中已全是温柔笑意:“我方才算了算,孙夫子这段时间的学费及伙食等,共花费三百二十八两白银,取个整给你算三百三十两,若这次考不上,也要将这笔钱还我。”

韩祁大惊:“这就不必了吧!”

李琳琅微笑,语气笃定:“很有必要。”

*

夜深了,宋家府邸灯火通明,不眠不休。

数十位阅卷官历时颇久,终于将数百份试卷一一评分,并选出二组的前三十份送到了宋尚书桌前。

宋尚书作为二组的主考官,要在三十份试卷中再挑选出十份,呈给陛下过目。

今夜是最后的期限。

宋尚书正在斟酌最后一个名额时,院里传来了纷踏的脚步声。

今年的总督考官是兰相国和荣亲王,现在是来府上亲自监督他阅卷了,这也是往年例行的规矩,督考官也就是做做样子,并不会干涉阅卷。

兰相国还好说,是中立派,但荣亲王向来与太子走的近,与宋尚书素来不和睦。

见礼之后,荣亲王走到桌案前,拿起那九份已经入选的试卷翻看起来,脸上露出不屑之意,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鹰眼看来,声如洪钟:“这些人古籍背的还算不错,策论答的却一塌糊涂,颠来倒去废话倒是一箩筐!”

宋尚书拱手道:“这几位考生已是优中选优,策论答得也很妥当,只是看法与王爷有所不同罢了。”

兰相国拿起试卷看罢,捋了捋胡子,笑却未语。

荣亲王哼声:“偏个个与本王看法不同?我看是宋相国自己的喜好吧。”

言下之意,宋尚书自己的评判有所偏好,这在科举考试中乃大忌。果然,宋尚书当即脸色一变,正色道:“臣不敢!受不起王爷此话。”

荣亲王瞥了宋尚书一眼,迈步走到一旁放着落榜生卷子的木箱旁,自己翻看起来,只是一连翻看了十几份,不是阿谀奉承就是文理不通,确实不如那九份好。

直到翻到箱底,荣亲王扯出一张已被圈了落榜字眼,连前五十都未进的卷子。上卷的文史全对,而下卷的策论,竟是少有的反对柔政的答案。

荣亲王拿着卷子在灯下细看,越看眸色越亮,对一旁不语的兰相国道:“这份卷子写的有点意思。”

兰相国捏着试卷读完策论,少有的表了态:“此子胸襟广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