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照片在浅蓝色的底上有两块草绿色的大陆,孟舒认了出来,那是拉丁美洲的两块,分别是北美和南美。所有海洋所在位置不仅仅是表示海水的蓝,而是一种散发着幽幽荧光的蓝。

第二张照片是墨蓝色的球体上浮着层层白色气团,白色气团主要集中在南极那一块。整张图看起来十分眼熟,教科书上可能都出现过。

第三张图就不一样了,它是黄褐色的底,上面也有一块一块绿色的植被,看起来有点像地形的3D图,却又没有地形地势的高低起伏。

第四张图片则是蓝色、绿色、黄色、红色交杂,红色主要集中在赤道一圈,往两边则向黄色、绿色、蓝色依次递减,且这些颜色看起来是热成像那种感觉。

看完了图,孟舒快速扫过选项:

A.南极冰冠

B.全球水热分布

C.海洋营养物质分布

D.地球表面

答案一定是1-C;2-A;3-D;4-B!

第一张图的蓝色就是海洋营养物质分布,第二张图的南极上方的白色气团表示的应该是南极冰冠,第四张图中颜色按热量分布,是全球水热分布图,那么

第三章肯定就是地球表面了。

这种图啊……

她熟得不能再熟了!做研究的时候不知道看过多少!

孟舒只用了十五秒就精准地分辨了出来,随后来到第二题,“第二题:该山为珠穆朗玛峰,你能判断箭头的指示方向么?判断依据是什么?”

屏幕上给出的图片是凌厉的山峰,裸露的山石上铺盖着白雪,而在山峰顶端,竟然有一片状似三角形的云,像一面旗帜一样漂浮在上方。在那片云之上,还有一个指向左的箭头。

珠峰旗云!

孟舒还记得这个特殊的地理现象。

山地的地形往往很特殊,七千米以下被冰雪覆盖,七千米以上却是碎石带。当太阳出来后,碎石带被太阳烤热,热空气沿着山坡爬升,到峰顶处遇冷凝结成云。由于峰顶为高空西风带,西风将云向东方吹,所以旗云往往指向东方。

这题只要听说过的,都不难。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碰巧知道呢?只能通过大量的积累。即使是想要推测,它涉及到的三个知识点也不足以让大多数人在一分钟之内推算出来。

孟舒则是个例外,她既不是推理出来的,也不是在《华夏地理》之类的资料上看过,而是纯粹在现实中见过!

珠峰啊……

研究所的遗址所在地。

她有些恍惚地回想起上一世,摩挲着笔。

研究所刚刚搬到珠峰的时候,还没有接连几个月的暴雨。少数的晴天偶尔能看见顶峰的旗云,附近幸存的藏民们会兴高采烈地告诉他们这些研究人员,“这是大福气!情况一定会好起来的!”

可惜最后……

孟舒回过神来,不再思考过去。她快速写下答案,然后等着下一道题。

周围已经有同学开始抓耳挠腮了,心里大多都在嘀咕着,“怎么这么偏啊!”

“这完全是考察运气吧?谁看过就能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