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第77章

说起背书, 顾棠就好奇起林瑾的过去, 那个“话本子”里, 可是没有详细地讲述着林瑾小时候的经历, 都是一笔带过。

顾棠这么一想, 就把这个问题给问了出来,还其美名曰,增进之间的了解。

“我小时候啊, ”林瑾拥着顾棠,看着随着马车行驶, 不断上下起伏窗帘,眼前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小时候, 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坐在书桌前,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我小时候, 父亲说我读书的天赋还算不错……”

林瑾用稍显平淡的语言,讲述起自己儿时的记忆, 林瑾虽父母早早离去, 却也是有同村人的帮扶,家中也略有薄产,自认为过得倒也还算不差,还能与书为伴, 其乐无穷。

“等等,你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五岁就能吟诗作对?”

顾棠听着林瑾的讲述,惊得直起身子,怪不得能说出要求盛俊一个月把《三字经》背下来,才会在考虑一下,这根本就是一个神童啊,怪不得能越过阶级差距,从一介白身,力压众多学子,成为探花。

“在读书一道上略有些天赋,却比不上岳父大人。”

林瑾谦虚地说道,他这样的和岳父顾海比起来,却是根本比不上,在他小时候,就有幸拜读过岳父的诗作,并视此为目标。

“你们情况不同,不必自谦。”

顾棠是知道,林瑾和爹爹二人之间出生的环境就不相同,爹爹是还未出生就受着另一个顾家的熏陶。

这天临国,谁人不知,顾太傅年轻被称为“天临之光”,在四国大会上力挫对手,拿到了文斗所有的胜利,更是气得当时他国一位眼高于顶、成名已久的文人口吐鲜血,杀人诛心,也不过如此,灭他国威风,长本国志气,一战成名。

当年,顾海所做的文章,诗词,往往一出来,就能够被他人传诵,追捧,一度让盛京城的纸张都不够印刷,顾家更是因为这一代拥有顾海这样的天才而得意,认为顾家在顾海的带领下,将会更上一层楼,延续百年基业。

期望越高,所以在顾海不服从顾家的安排,选择了与一位商人之女时,才会那么的愤怒,逼得顾海不得不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脱离顾家,寻求出路,渡过了一段辛苦的日子。

也正是离开了那个顾家,顾海才认识到,这个制度下的不公平,才会在教导还是个皇子的耀明帝时,更加注重让耀明帝对了解百姓疾苦等问题,希望耀明帝登基后,能够做一个明君。

事实上,耀明帝也正按照着顾海一开始所期望的,君臣二人也为之努力着。

即使圣上大力扶持贫寒学子,但是在官场上,还是世家子弟的天下,似林瑾这般没有背景出身大的官员,在朝堂上也只是占据了一小部分。

出生世家,就意味着,你将会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资源,保存的古籍,精心教导的老师,十几甚至是几十年下来,就算你是个朽木,也该开了花儿。